浙江自考00329城市規劃與管理考試大綱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00329]
城市規劃與管理自學考試大綱
浙江教育考試院
2019年6月
自學用書:《城市規劃與管理》,李嵐編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二版
一、 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
《城市規劃與管理》課程是浙江省自學考試工程管理專業的必考課程之一。《城市規劃與管理》以從事城市規劃的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為講授對象,集知識理論性與應用性為一體。
《城市規劃與管理》教材內容共分十一章,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城市規劃有關最新規范、法規和方針政策,結合當前城鄉建設實際,綜合、系統地闡述了城市規劃(總體規劃、居住區詳細規劃等)、城鄉規劃與城市管理的相關內容。全書在系統探討相關理論的同時突出了內客的實用性。在自學考試命題中應充分體現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本課程的目的旨在使學生通過學習,認識與掌握與城市規劃相匹配的城市對外交通、工業、倉庫、道路系統、中心廣場和風景區等總體空間布局的原則與要求,生態型城鄉規劃、全域城市化規劃,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關的給水、排水、供電、供熱、燃氣、通信、防災、環衛以及地下管線綜合布局等城市工程系統規劃。并能了解與城市管理內容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和各種審批程序。
學習本課程的要求是;自學應考者應緊密聯系我國城鄉發展與建設的實際情況,全面掌握城鄉規劃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相關技能,為在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規劃領域從事相應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能夠熟練掌握城鄉規劃基本理論知識、能對城鄉建設工作予以科學的組織和有效的管理,從而提高城鄉管理事務效能。
二、考核內容及目標
第一章 城市規劃概述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主要掌握城市和城市化的概念,城市規劃的任務和編制原則,城市規劃的工作內容以及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程序,了解城市的性質與類型和確定城市性質的依據和方法,對城市規劃有一個較深刻的認識。
二、考核知識點
(一)城市與城市發展
(二)城市的性質與類型
(三)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管理
三、考核目標要求
(一)城市與城市發展
識記與領會:城市、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概念,城市化的發展模式與任務。
(二)城市的性質與類型
識記與領會:(1)城市性質及確定城市性質的依據和方法;(2)城市的類型。
(三)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管理
識記與領會:(1)城市規劃、城市規劃管理的概念;(2)城市規劃的任務和編制原則;(3)城市規劃的具體工作內容;(4)城市(城鄉)規劃管理的工作程序。
第二章 城市的對外交通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鐵路、站場、港口和機場等對外交通設施的位置選擇與用地布局,了解各對外交通設施內部的平面布置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一)鐵路運輸
(二)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
(三)機場的位置與城市的關系
(四)長途汽車公路與城市的聯系
三、考核要求
(一)鐵路運輸
識記與領會:鐵路、站場位置的選擇要求。
(二)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
識記與領會:(1)順岸式碼頭、突堤式碼頭的概念;(2)海港的組成及其平面布置;(3)河港平面布置;
(三)機場的位置與城市的關系
識記與領會:(1)機場位置怎樣選擇;(2)機場內的布置;
(四)長途汽車公路與城市的聯系
識記與領會:公路與城市聯結的方式。
第三章 城市規劃中的工業布置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城市規劃中的工業布置以及防止工業對城市的環境污染的要求,了解工業的分類和各類工業區的組成,熟悉工業地帶組合城市與城市群建設的形成和舊城市工業布局怎樣進行調整與改造。
二、考核知識點
(一)城市中工業布置的要求
(二)防止工業對城市環境污染的要求
(三)舊城市工業布局的調整與改造
(四)工業的分類與各類工業區的組成
(五)工業地帶組合城市與城市群建設的形成
三、考核要求
(一)城市中工業布置的要求
識記與領會:(1)城市中工業布置的綜合要求;(2)工業對交通運輸的要求;
(二)防止工業對城市環境污染的要求
識記與領會:在城市規劃工業布局時,怎樣防止工業對城市的環境污染?
(三)舊城市工業布局的調整與改造
識記與領會:舊城調整改造的措施
(四)工業的分類與各類工業區的組成
識記與領會:(1)工業用地在城市規劃建設用地中的比重;(2)工業區的規模要求。
(五)工業地帶組合城市與城市群建設的形成
識記與領會:(1)工業地帶、組合城市的概念;(2)城市群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的關系。
第四章 城市倉庫規劃與布置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城市倉庫的布置要求,熟悉倉庫規模的估算,了解倉庫的分類。
二、考核知識點
(一)倉庫的分類
(二)倉庫布置的要求
(三)倉庫規模的規劃與估算
三、考核要求
(一)倉庫的分類
識記:(1)城市倉庫如何分類;(2)儲備倉庫、運轉倉庫、供應倉庫、收購倉庫的概念。
(二)倉庫布置的要求
識記:不同倉庫的布置要求。
(三)倉庫規模的規劃與估算
識記:(1)倉庫容量的估算;(2)倉庫用地面積的計算:(3)堆積用地面積的計算。
第五章 城市道路系統規劃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城市道路網的布局形式,城市道路排除地面雨水系統以及地下管線與地上桿線的布置,熟悉城市道路規劃經濟指標及其測定,城市道路交叉布置形式,了解城市道路斷面的規劃設計和城市交通對道路規劃建設的基本要求。
二、考核知識點
(一)城市交通對道路規劃建設的基本要求
(二)城市道路的分類及主要布局形式
(三)城市道路規劃經濟指標及其測定
(四)城市道路斷面的規劃設計
(五)城市道路交叉布置
(六)城市道路排除地面雨水系統
(七)城市道路地下管線與地上桿線
(八)做好城市交通規劃的同時必須加強城市交通的管理
三、考核要求
(一)城市交通對道路規劃建設的基本要求
識記:(1)城市道路規劃的具體要求。
(二)城市道路的分類及主要布局形式
識記:(1)城市道路的類型;(2)城市道路網的概念;(3)城市道路的布局形式。
(三)城市道路規劃經濟指標及其測定
識記與領會:(1)道路網密度、道路通行能力的概念;(2)城市道路規劃主要經濟指標;
(四)城市道路斷面的規劃設計
識記:(1)道路橫斷面的概念:(2)城市道路橫斷面的典型類型。
(五)城市道路交叉布置
識記: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類型。
(六)城市道路排除地面雨水系統
識記:雨水口和雨水管道的布置要求。
(七)城市道路地下管線與地上桿線
識記:城市道路地下管線與地上桿線的布置
(八)做好城市交通規劃的同時必須加強城市交通的管理
識記與領會:(1)怎樣加強城市交通的管理?(2)產生城市交通擁堵的原因及對策。
第六章 城市規劃中的工程規劃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城市給水、排水、電力、供熱、燃氣、通信等系統的布置形式,熟悉城市防災與減災規劃和城市環境衛生工程系統規劃的主要內容,了解工程規劃的內涵。
二、考核知識點
(一)城市給水工程規劃
(二)城市排水工程規劃
(三)城市電力、供熱、燃氣系統規劃
(四)城市通信系統規劃
(五)城市防災與救災規劃
(六)城市環境衛生工程系統規劃
三、考核要求
(一)城市給水工程規劃
識記:(1)城市給水系統的概念;(2)城市給水系統總體布置的常見形式。
(二)城市排水工程規劃
識記:(1)城市排水系統的概念;(2)城市排水系統的平面布置類型;
(三)城市供電、供熱、燃氣系統規劃
識記:(1)城市供電系統、城市供熱系統的概念;(2)城市供熱管網的敷設方式;(3)城市煤氣管網的布置原則。
(四)城市通信系統規劃
識記:城市通信系統的組成、類別及規劃布置要求。
(五)城市防災與救災規劃
識記:(1)城市防災、城市防洪標準的概念;(2)城市防災與救災規劃的內容。
(六)城市環境衛生工程系統規劃
識記:城市固體廢物的種類和處理方法。
第七章 城市中心、廣場、風景區規劃及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城市中心位置的選擇,城市中心的綜合交通規劃,城市廣場規劃,熟悉城市風景區規劃原則和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了解城市中心布置的形式以及紀念性城市的規劃原則。
二、考核知識點
(一)城市中心規劃
(二)城市廣場規劃
(三)城市風景區的規劃
(四)紀念性城市的規劃
(五)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
三、考核要求
(一)城市中心規劃
識記與領會:(1)城市中心的概念;(2)城市中心的位置選擇和布置形式;
(二)城市廣場規劃
識記與領會:(1)城市廣場的概念;(2)城市廣場的形狀;(3)城市廣場的空間組織設計。
(三)城市風景區規劃
識記與領會:(1)紅色旅游的概念;(2)城市風景區規劃應注意的問題。
(四)紀念性城市的規劃
識記與領會:紀念性城市的規劃布局特征。
(五)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
識記與領會:城市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關系。
第八章 城市建設用地規劃標準與管理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熟悉城市規模的確定和城市建設用地平衡表,了解城市(城鄉)建設用地管理與規劃原則。
二、考核知識點
(一)城市的規模
(二)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三、考核要求
(一)城市的規模
識記與領會:(1)城市規模、城市人口結構、城市人口預測、城市流動人口;(2)城市規模的確定方式。
(二)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識記與領會:(1)城市建設用地、城市用地平衡的概念;(2)城市(城鄉)建設用地的分類及其規劃標準;(3)編制城市建設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第九章 城市居住區詳細規劃與技術經濟分析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居住區的類型、規模與用地控制指標,居住區規劃中主要技術指標。熟悉居住區的規劃結構,居住區的用地組成及用地平衡控制指標,了解居住區住宅與配套總造價比例的估算。
二、考核知識點
(一)居住區的類型、規模、規劃結構及用地平衡
(二)居住區規劃中的技術經濟指標分析與計算
三、考核要求
(一)居住區的類型、規模、規劃結構及用地平衡
識記與領會:(1)居住區、居住小區、居住組團的概念;(2)居住區規劃的內容;(3)確定居住區規模的決定因素;(4)居住區用地的組成;(5)新的城市用地標準有關居住用地的調整。
(二)居住區規劃中的技術經濟指標分析與計算
識記與領會:(1)住宅建筑凈密度、住宅建筑面積凈密度、建筑面積毛密度(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的概念;(2)居住區的技術經濟指標。
第十章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與布置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住宅的規劃與布置,熟悉居住區公共建筑及其用地的規劃布置,居住區道路及綠地的規劃布置,了解居住區室外場地與環境小品的規劃布置。
二、考核知識點
(一)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
(二)住宅的規劃與布置
(三)公共建筑及其用地規劃布置
(四)居住區道路網的規劃與布置
(五)居住區綠地規劃
(六)居住區室外場地與環境小品的規劃布置
(七)居住區規劃綜合技術經濟指標一覽表格式
三、考核要求
(一)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
識記與領會:居住區規劃的定義與基本要求。
(二)住宅的規劃與布置
識記與領會:(1)影響住宅經濟的因素;(2)住宅建筑間距及其確定;(3)住宅組團的布置形式;(4)住宅群體組合與節約用地的措施。
(三)公共建筑及其用地規劃布置
識記與領會:(1)居住區公共建筑、居住區中心的概念;(2)居住區中心文化、商業建筑的布置形式。
(四)居住區道路網的規劃與布置
識記與領會:(1)居住區道路的分級及各級寬度;(2)居住區各級道路網的規劃與布置方法。
(五)居住區綠地規劃
識記與領會:居住區綠地的組成與標準
(六)居住區室外場地與環境小品的規劃布置
識記與領會:室外場地的類型與規劃布置要求;環境小品規劃布置的類型及要求。
(七)居住區規劃綜合技術經濟指標一覽表格式
識記與領會:居住區規劃綜合技術經濟指標一覽表的格式規范。
第十一章 生態型城鄉規劃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生態型城市規劃的內涵,包括生態型城市的概念,生態型城市指標體系以及生態型城市規劃標準。了解《城鄉規劃法》對鄉和村莊的規劃編制提出的要求,對生態文明時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一個較為深刻的認識。
二、考核知識點
(一)生態型城市規劃的必要性
(二)生態型城市規劃的標準
(三)生態文明時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新農村生態規劃舉例——浙江省云和縣大坪村的規劃
(五)生態城市的文化建設
三、考核要求
(一)生態型城市規劃的必要性
識記與領會:(1)城市生態化的內涵;(2)生態型城市規劃的目標和原則。
(二)生態型城市規劃的標準
識記與領會:(1)生態型城市的概念、指標體系及規劃標準;(2)上海生態型城市規劃的原則、內容和實現度。
(三)生態文明時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識記與領會:(1)《城鄉規劃法》對鄉和村莊規劃與管理的要求;(2)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的相關經驗。
(四)新農村生態規劃舉例——浙江省云和縣大坪村的規劃
識記與領會:新農村生態規劃的內容特征。
(五)生態城市的文化建設
識記與領會:生態城市文化建設的主要作用。
第十二章 大連市城市形態結構功能百年演變過程及2020年全域城市化規劃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大連市空間結構功能的變化,熟悉大連城市空間結構功能規劃模式,了解大連市城鄉一體化規劃,掌握大連市全域城市化規劃的基本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一)大連市城市形態的百年演變
(二)21世紀初大連市城市規劃發展模式
(三)2020年大連市建成小康社會全域城市化規劃
三、考核要求
(一)大連市城市形態的百年演變
領會:(1)大連市空間結構的演化過程;(2)大連市近期規劃發展結構模式。
(二)21世紀初大連市城市規劃發展模式
領會:(1)大連市城鄉一體化具體模式;(2)“兩城三星”各城區的功能定位。
(三)2020年大連市建成小康社會全域城市化規劃
領會:(1)大連市全域城市化發展格局;(2)大連市“四組團、九節點”的規劃要素;(3)大連市全域城市化規劃的產業、人口規劃要求。
三、題型舉例(考試時間為150分鐘)(題型僅作參考,實際命題時不受此限)
(一)單項選擇題(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將其選出并把它的題號寫在題后括號內) 2分×15題=30分
1、居住區用地內,各類建筑的基地總面積與居住區用地的比率,即是( )
A、綠地率 B、建筑密度 C、建筑面積毛密度 D、住宅建筑凈密度
(二)多項選擇題(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二至四個是正確的,將其全部選出并把它的題號寫在題后括號內,錯選或漏選均不給分) 2分×5題=10分
1、按照倉庫的職能,倉庫分為( )
A、儲備倉庫 B、運轉倉庫 C、供應倉庫 D、收購倉庫
(三)名詞解釋題 3分×5題=15分
1、城市化水平
(四)簡答題 5分×4題=20分
1、城市風景區規劃應注意的問題?
(五)論述題 10分×1題=10分
1、結合實例,論述如何分析確定城市的性質?
(六)案例分析題(限于篇幅略,實際編寫時應列出) 15分×1題=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