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浙江自考00165勞動就業概論考試大綱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00165]勞動就業概論自學考試大綱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二OO三年十一月

自學用書:《勞動與就業》,張彥、陳曉強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課程性質和學習目的本課程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闡述勞動與就業的相關理論。就業是每一位勞動適齡者的權利,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時期,就業是這個時期很突出的社會問題。如何在促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的同時合理有效地解決好就業問題,不僅是政府的首要任務,也是全國上下共同關注的焦點。因此學習這門課程有助于同學們了解和理解我國的現實,與時俱進。二、課程內容及考核要求總體要求:在學習方法上,學生可以以考試大綱為線索,以學習用書為指導,理論聯系實際地消化和理解大綱所要求的內容。另外由于自學方式與課堂教學的不同,所以除了理解之外,強化記憶也有必要。考試采用百分制,滿分為100分,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時間為兩個半小時(150分鐘)。考試內容均在本考試大綱的覆蓋范圍內。標準答案以學習用書為準。

第一章 勞動概述

第一節 勞動的含義、特征和分類掌握:1、勞動的特征(1)勞動的人類專屬性(2)勞動的自覺意識和能動性(3)勞動的創造性2、勞動的分類(1)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2)技術性勞動和非技術性勞動(3)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4)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重點掌握:1、勞動的含義——勞動是人類特有的,為滿足自身的物質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的一種改變自然物的社會實踐活動。2、復雜勞動的含義3、簡單勞動的含義第二節 勞動方式與勞動行為了解:1、勞動方式的涵義掌握:1、勞動者行為與勞動行為的關系2、影響勞動行為的社會因素3、勞動協作的分類:(1)自愿協作與非自愿協作(2)直接協作和間接協作(3)有組織協作和非組織協作重點掌握:1、勞動行為具有系統性,包含動機系統、行動系統、結果系統和制約系統,體現為多要素、多層次的內在結構。2、動機系統主要包括需要、動機、目標。3、行動系統包括勞動計劃、勞動準備、勞動實施、勞動行動方式或手段等四個因素。其中,前三個因素構成依次相繼的三個步驟;后一個因素貫穿于所有這三個步驟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4、勞動分工的含義5、勞動協作的含義6、勞動競爭的含義第三節 勞動制度與勞動關系了解:1、勞動制度的含義掌握:1、勞動制度的一般特征(1)存在的普遍性(2)組織實施的強制性(3)構成的系統性(3)相對的穩定性2、勞動關系的特點(1)直接性(2)普遍性(3)具體性(4)本質性3、勞動關系的類型(2)利益沖突型勞動關系(2)利益一體型勞動關系(3)利益協調型勞動關系重點掌握:1、如何看待勞動制度的作用2、勞動關系的含義

第二章 勞動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第一節 勞動力與勞動力資源了解:1、勞動力與勞動的區別2、制約勞動力人口數量的人口因素和社會因素3、勞動力人口的質量4、勞動力人口的數量指標掌握:1、勞動力的特征(1)自然性特征(2)潛在性特征(3)可教化性特征(4)開發的雙重性特征2、勞動力資源的特征(1)生物性(2)重復性(3)時效性(4)能動性(5)社會性(6)繼承性(7)智力性重點掌握:1、勞動力的含義——勞動力是指達到一定法律規定年齡的人在創造社會財富過程中支出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勞動力的具體定義與各個國家的法律規定等有關。2、勞動力資源的含義——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們的總和,它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指標。第二節 向勞動力資源投資了解:1、人力資本投資的內容掌握:1、勞動力資源開發的途徑(1)教育開發(2)使用開發(3)管理開發(4)政策開發重點掌握:1、勞動力資源投資的特點(1)投資超前、效益滯后(2)投資的產出特殊(3)投資的表現形式特殊(4)階段性和連續性第三節 企業勞動力資源管理與開發了解:1、工作績效評估的目的2、工作績效評價標準的特征掌握:1、工作分析由工作描述和工作說明書兩部分組成。2、工作分析側重于對某一工作崗位進行分類的客觀性的說明,主要包括職務名稱、工作活動和工作程序、工作崗位所處的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受聘條件3、企業組織常用的培訓方法主要有:(1)案例研究(2)研討會(3)授課(4)游戲(5)電影(6)計劃性指導(7)角色扮演(8)T小組4、T小組的含義重點掌握:1、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內容2、工作績效評估的標準包括絕對標準、相對標準和客觀標準3、絕對標準、相對標準和客觀標準的定義4、績效評價中的誤差主要有:(1)暈輪效應誤差(2)近因誤差(3)感情效應誤差(4)暗示效應誤差(5)偏見誤差5、如何使績效評估的有效性最大化(1)對工作中的每一方面進行評價,而不是只作籠統評價(2)評估人的觀察重點應放在被評估人的工作上,而不要太注重其他方面(3)在評估表上不要使用概念界定不清的措詞,以防不同的評估者對這些用詞有不同的理解(4)一個評估人不要一次評估太多員工,以免評估先松后緊或前緊后松(5)對評估人和被評估人都要進行必要的培訓

第三章 勞動力市場

第一節 勞動力市場概述了解:1、勞動力市場的二元性2、勞動力市場的結構3、人才市場掌握:1、完善的勞動力市場主要包含的因素:(1)自由勞動者(2)使用勞動力的部門與雇主(3)供求關系(4)交換方式與規則(5)勞動力價格2、工會的權利與義務第二節 勞動力市場理論與運作了解:1、勞動力市場的經典理論掌握:1、制度學派與新古典學派的區別2、勞動力市場配置的幾種模式:(1)“行政配置”型模式(2)“市場配置”型模式(3)“混合配置”型模式3、勞動力流動的類型重點掌握:1、影響勞動力流動的因素2、勞動力流動的正負效應第三節 勞動力市場的供給與需求了解:1、影響需求的宏觀因素2、勞動力市場歧視的具體表現掌握:1、勞動力供給有三個組成部分,分別為:勞動力數量、工作時間和勞動效率2、影響勞動力供給的因素3、勞動力需求邊際生產理論的四個假設重點掌握:1、勞動力供給的含義2、勞動力需求的含義3、勞動力參與率4、勞動邊際產量5、邊際收益產量第四節 勞動力市場歧視掌握:1、勞動力市場歧視最主要的表現是機會不均等和分配不公平2、產生勞動力市場歧視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勞動者收入分配

第一節 按勞分配及按生產要素分配了解:1、按勞分配及其實現條件2、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3、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掌握:1、生產要素的含義——生產要素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相對概念,是指參與人類社會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各種要素,包括勞動要素和非勞動要素。它的相對性是指生產要素構成的暫時性,在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不同時期對生產要素的理解是不同的。2、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第二節 勞動工資了解:1、勞動工資的含義及構成比2、我國勞動工資改革及其發展趨勢3、我國社會主義工資理論掌握:1、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的含義2、計時工資的優缺點3、計件工資的優缺點4、貨幣工資與實際工資的含義重點掌握:1、計時工資的具體形式2、計件工資的具體形式3、人力資本理論的含義4、工資水平的定義5、影響工資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三節 收入分配差別了解:1、工資差別的表現掌握:1、職業工資差別的定義2、歐希瑪指數的含義及分類3、洛侖茲曲線的含義4、基尼系數的含義5、基尼系數為0,表示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基尼系數為1,則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一般認為,基尼系數的合理界限在0.2~0.4之間。

第五章 就業概述

第一節 就業的定義和特征掌握:1、就業的基本特征(1)社會性(2)經濟性(3)流動性(4)變動性(5)計劃性重點掌握:1、就業的定義2、就業必須符合的四個條件第二節 影響就業的因素了解:影響就業的因素第三節 就業結構了解:1、我國的就業結構狀況掌握:1、就業結構變動的規律第四節 就業制度了解:1、我國就業制度的歷史演變掌握:1、就業制度的作用2、我國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演變:(1)統分統配(2)供需見面(3)雙向選擇、自主擇業(4)不包分配、競爭上崗重點掌握:1、就業制度的含義

第六章 就業政策

第一節 就業政策的一般構成了解:1、我國實行就業導向的增長政策的主要內容2、調節勞動力交換的政策掌握:1、凱恩斯就業理論的主要內容2、供給學派關于就業的主要政策重點掌握:1、就業政策的含義2、凱恩斯就業理論的觀點主要體現在他于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3、“充分就業”是凱恩斯就業理論中的一個基本概念第二節 主要西方國家的就業政策◆本節內容只作了解,不作考試第三節 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了解:1、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總體政策和具體政策2、幾種特殊的就業政策掌握:我國對于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鼓勵政策

第七章 失業

第一節 失業概述了解:1、待業的含義2、下崗的含義掌握:1、失業的主要類型2、周期性失業的含義3、產生結構性失業的原因重點掌握:1、失業的含義2、作為失業者,必須滿足的三個基本條件3、產生摩擦性失業的原因4、結構性失業的特點第二節 失業的衡量了解:1、失業警戒線的標準掌握:1、幾種對于失業率的統計調查方法2、促使自然失業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重點掌握:1、自然失業率的含義2、失業率的含義3、從國外來看,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對失業率的相對標準是:(1)3-4%以內的失業率屬勞動力供給緊張型(2)5-6%左右屬勞動力供給寬松型(3)7-8%以上為失業問題嚴重型第三節 我國的失業問題掌握:1、我國失業的特點2、我國失業的原因重點掌握:1、現階段,我國應從哪些途徑入手,進行失業治理?

第八章 職業基礎理論

第一節 職業概述了解:1、職業分類掌握:1、職業的特征2、職業資格證書的含義3、職業技能鑒定的主要內容包括職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三方面。鑒定方式包括筆試和實際操作兩部分重點掌握:1、職業的含義及作為職業必須具備的條件2、綜合闡述職業的功能第二節 職業選擇掌握:1、影響職業選擇的個體因素2、影響職業選擇的社會因素3、霍蘭德根據心理素質與擇業傾向,將全部勞動者劃分為六種類型:(1)現實人(2)智慧人(3)藝術人(4)社會人(5)事業人(6)常規人4、霍蘭德還將勞動者職業興趣分為六種類型:(1)實際型(2)研究型(3)藝術型(4)社會型(5)經營型(6)常規型第三節 職業地位和聲望了解:1、職業地位的功能主義解釋2、職業地位的分級3、職業聲望的實證研究掌握:1、影響職業聲望的因素2、職業聲望的特點3、影響職業地位分級的四項因素重點掌握:1、職業地位的含義2、職業聲望的含義第四節 職業生涯了解:1、職業生涯的含義2、比爾.拉福的職業生涯方案掌握:1、薩帕提出的職業生涯的五個發展階段2、職業生涯設計中要考慮的主要因素第五節 大學生就業指導本節內容只作了解,不作考試

第九章 求職準備

了解:1、如何制作不同類型的簡歷掌握:1、簡歷一般有以下幾種格式:(1)表格式(2)文字式(3)半表格式2、常用的中文求職簡歷的結構3、撰寫簡歷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第二節 準備求職信重點掌握:1、求職信一般有標題、稱呼、正文、落款、

第一節 面試的含義、目的及基本格式了解:1、面試的目的掌握:1、面試的幾種范式2、單獨面試可以分為一對一面試和眾對一面試兩種3、常規面試的定義4、程序化面試的含義重點掌握:1、面試的含義2、面試的優點3、評價中心的定義4、評價中心的具體形式5、階段性面試可分為依序面試和逐步面試兩種第二節 面試的問題了解:1、面試中關于用人單位的問題2、面試中關于個人素質的問題3、面試中關于創新能力和行政職業能力的問題重點掌握:1、面試問題大致可以包括三種類型:(1)用人單位的問題(2)個人素質的問題(3)創新能力和行政職業能力的問題第三節 面試的特點和語言技巧運用掌握:1、面試中在口頭語言方面一般應掌握的技巧2、面試中在體態語言方面一般應掌握的技巧重點掌握:1、面試的特點第四節 面試的準則和應注意的問題了解:1、面試時應試者應避免的問題掌握:1、面試時應試者應該遵循的準則

第十一章 競爭與擇優

第一節 公務員考試掌握:1、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主要內容2、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的原則是“公開、平等、競爭”3、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主要類型(1)中央、國家機關面向社會的公開招考(2)中央、國家機關面向應屆大學生的錄用考試(3)中央部分垂直管理單位的公務員錄用考試4、申論考試的全部過程可以分為閱讀材料、概括主題、提出對策、進行論證四個主要環節。5、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的定義6、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的內容主要有:(1)知覺速度與準確性測試(2)數量關系測試(3)判斷推理測試(4)言語理解與表達測試第二節 社會需要的大學生重點掌握:1、人才測評的含義2、人才測評可以分為在職測評、任職測評、競職測評和個人測評幾種3、心理測驗的含義第三節 知識女性的就業本節只作了解,不作考試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