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考教育心理學考點試題(一)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一、教師的特征和職業成就的關系
1、教師的認知特征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2、教師的人格特征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二、教師的期望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第二節 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比較研究
1、課時計劃的差異
2、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
①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②吸引學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現④課堂練習;⑤家庭作業的檢查;⑥教學策略的運用
3、課后評價的差異
第三節 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一、教師成長的歷程
1、關注生存階段;
2、關注情境階段;
3、關注學生階段;
二、教師成長與發展的途徑(4點)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反思教學經驗;
第一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一)教學評價:指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做出決策。
包括確定評估目標、搜集有關的資料、描述并分析資料、形成價值判斷以及做出決定等步驟。
(二)教育評價與測量及測驗的關系:
測量和測驗是對學習結果的客觀描述,而教學評價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是以客觀描述為基礎;測量與測驗所得到的結果,只有通過教育評價,才能判斷這種客觀描述的實際意義,才有實際價值。
(三)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分類
1、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根據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
2、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
3、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的功能)
4、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 )
(四)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第二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一)教學評價
1、內容包括:①認知;②技能;③情感
2、常用手段:認知和技能領域:標準化成就測驗、教師自編測驗
情感與道德表現:非測驗性的評價手段(案卷分析、觀察、談話等)
(二) 標準化成就測驗
1、定義: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模范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
2、特點:由專門機構或專家學者編制;施測條件、計分手段、分數的解釋完全相同
3、優越性:客觀性、計劃性、可比性
4、問題:與學校課程之間關系很不協調;測驗結果的不當使用,對個體造成不良影響。
(三)教師自編測驗
1、定義: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2、測驗的計劃 (略)
3、自編測驗的類型(客觀題 主觀題)
4、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征
①信度——指測驗的可靠性,即多次測驗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
②效度——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③區分度——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
5、自編測驗的常見錯誤
(四)非測驗的評價技術
1、案卷分析
2、觀察
3、情感評價
(五)教學評價結果的處理與報告
1、評分
2、合格與不合格
3、其他報告方式:個人鑒定、定期的綜合評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