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27973 農業機械運用及管理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南京工程學院編(2021年)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農業機械運用及管理》是機電專業(專科段)農業電氣信息技術方向的一門重要的課程。是為培養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所需專門人才而設置的。隨著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程度也必然提高。無論是在農業的生產、建設中,還是在農業的日常生活中,在農機配備、農機技術管理、農機社會服務和農機安全管理中,對各種農機使用、農機標準化、農機保養等顯得十分重要,因此農業機械運用及管理對加快農機自動化的進程起著積極的作用。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共分為九個模塊22個項目。著重介紹農機機械化、農機配備配套、農機機械機組,農機作業與管理、農機技術管理、農機油料使用和管理、農機購置補貼和維修管理、農機安全監理、農機社會化服務。各模塊的重點放在農機機械化、農機配套、農業機械技術管理等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上。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應考者對農機運用與管理有一個全面和正確的了解。具體應達到以下要求:
1.了解農機機械化在農業生產、建設等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2.理解并掌握各種農機的作業與管理、技術管理、油料使用和管理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農機購置補貼和維修管理、農機安全監理、農機社會化服務技術;
3.具有解決農機技術服務的能力,具有農機系統的選用、改進和應用能力,為農業自動化的發展服務。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農機運用與管理是利用機械設計、自動化控制、管理學等知識和理論,選擇合適的方法與手段,將農機生產、運用、服務等各方面的有關信息通過農機管理的方法賦予定性或定量結果的過程。因此,要學習本課程,需先修機械設計、管理學、自動化、經濟學等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農機的機械化、配備配套、機械機組、作業與管理、技術管理、油料使用和管理、購置補貼和維修管理等技能,為農機社會化服務、安全監理提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模塊一 走進農業機械化
(一)課程內容
本模塊主要有認知農業機械化和認知農機產品型號兩個任務,通過完成兩個任務,初步的基本特性等內容,是農業機械化的理論基礎。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與訓練,認知農業機械化和其運用,了解農業機械化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農業機械化工藝方案的選定、農業機械的配備與管理等工作內容;熟悉農業機械化工藝方案的選定方法,熟悉農業機械的配備與管理的技巧;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同學間的溝通協作能力。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農業機械化的第一要素;農業機械化的地位和作用;農業機械分類。
2.掌握:農業機械化的涵義。
模塊二 農機配備與配套
(一)課程內容
本模塊介紹農業機械配備的應用和評價農業機械配備方案的技術經濟指標。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認知農業機械配備的應用,完成合理配備農業機械,評價農業機械配備方案的技術經濟指標等工作內容;熟悉配備農業機械的方法,熟悉農業機械配備方案的技術經濟指標評價的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農業機械配備的基本要求;對農業操作人員勞動條件的主要評價。
2.掌握:農業機械配備方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評價。
模塊三 農業機械機組
(一)課程內容
本模塊介紹農業機械機組應用、認知機組的主要性能與認知農機具的編組的應用。
(二)學習要求
了解農業機械機組的概念,了解農業基機械機群的概念;了解農業機組種類;熟悉拖拉機技術性能指標和農機具評定技術指標;熟悉農業機械機群的相關參數;了解編組要求、編組任務和內容,掌握農業機械機組的編組步驟和編組計算。掌握機組作業質量指標,了解農用機械機群的應用指標。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農業機械機組的概念,了解農業機組種類;拖拉機技術性能指標和農機具評定技術指標;農用機械機群的應用指標。
2.掌握:機組作業質量指標。
模塊四 田間農業機械化作業與管理
(一)課程內容
本模塊介紹農業機械作業計劃的制定、農業機械標準化作業和認知農業技術和田間作業;認知農業機械標準化作業和農業機械標準化作業的應用;認知農業技術對田間機械化作業的要求,認知田間作業;認知農機作業技術規范。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項目的訓練,認知農業機械作業計劃制定等工作內容;熟悉農業機械作業計劃制定的原則,掌握農業機械作業計劃制定的準備及方法;推進農業農機作業標準化應采取的措施。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制定機械作業計劃的概念;機械化作業計劃制定前應注意的事項;農業機械標準化作業的意義;了解農機的技術規范的內容。
2.掌握:機械作業計劃的制定前提;機械作業計劃的制定原則;農業機械標準化作業的實施;耕地作業和收割作業技術規范。
3.熟練掌握:農業機械作業計劃制定的方法。
模塊五 農業機械技術管理
(一)課程內容
本模塊介紹了農業機械的試運轉、農業機械技術保養和農業機械的使用。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認知農業機械試運轉等工作內容;熟悉農業機械試運轉的作用;掌握農業機械試運轉的操作方法;了解農業機械試運轉規程的制定方法;掌握農業機械試運轉的操作;了解農業技術保養的功用和制度。掌握農機技術保養的規程;了解拖拉機保持正常的技術規范;掌握拖拉機的正確使用操作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農業機械試運轉等工作內容;農業機械試運轉的作用;農業技術保養的功用和制度;拖拉機保持正常的技術規范。
2.掌握:農業機械試運轉的操作方法;農業機械試運轉的操作;拖拉機的正確使用操作方法。
3.熟練掌握:農機技術保養的規范。
模塊六 農機油料使用和管理
(一)課程內容
本模塊介紹了燃油的選用、潤滑劑的選用和油料的管理。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認知燃油的選用等工作內容,熟悉汽油和柴油的規格,掌握汽油柴油的選用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汽油的主要質量指標;柴油的主要質量指標;潤滑油的分類及規格標準;齒輪油的主要性能和種類;潤滑脂的主要性能和種類;潤滑油質量變化的原因;柴油添加劑原理和柴油添加劑功能;油料安全管理的消防常識。。
2.掌握:汽油的選用原則;柴油的選用原則;潤滑油的選用;選用合適的齒輪油;會選用合適的潤滑脂。
3.熟練掌握:汽油和柴油的選用;燃油的危險性和安全措施。
模塊七 農機購置補貼和維修管理
(一)課程內容
本模塊介紹了農機購置補貼、農機維修管理和農機產品三包服務和質量投訴。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了解農機補貼政策和農機補貼的操作等工作內容;熟悉《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使用的管理暫行辦法》;掌握農機補貼的操作流程。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農機購置補貼的意義和目的以及農機購置補貼的政策;農機補貼流程;農機維修管理規定的維修資格基本要求;了解農機質量投訴監督管理辦法。
2.掌握:農機補貼申請要件;申領《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程序;農機維修管理規定的質量管理要求;農機“三包”具體要求。
3.熟練掌握:申領《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程序;農機“三包”具體要求。
模塊八 農機安全監理
(一)課程內容
本模塊介紹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管理、農業機械安全管理和農業機械事故與處理。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了解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的申領和使用登記管理等工作內容,了解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的申領程序和使用方法。掌握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登記管理辦法;了解農機安全檢驗技術標準。掌握按技術檢驗標準,了解非牌證管理的農機具安檢內容;了解農機事故接警;掌握農機事故處理流程。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完成辦理農機駕駛證的條件準備;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牌證使用規定;非牌證管理的農機具安檢內容;農機事故接警;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登記辦法。
2.掌握:按技術檢驗標準,檢驗農機具;農機事故處理流程。
模塊九 農機社會化服務
(一)課程內容
本模塊介紹了農機社會化服務和認知農機跨區作業。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了解農機社會化服務概述;了解農機合作社運營合同;了解農機跨區作業的發展概況;掌握農機跨區作業經濟社會效益;掌握農機跨區作業服務內容。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概述;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主要任務;農機合作社的成立條件。
2.掌握:農機跨區作業經濟社會效益;農機跨區作業服務內容。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的有關說明
本大綱是根據新版教材而編寫的,新教材以理論知識夠用為基礎,注重各類傳感器的實際應用。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它們的含義是:
1.領會:能知道有關名詞、概念、原理等含義,并能正確的認識和表述。
2.掌握:在領會的基礎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并轉化成自己實際工作的能力。
3.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知識點。并將所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應用于實際中去,正確處理和解決實際工作所遇到的問題。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農機運用與管理》,路紅波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專業課程,綜合性強、內容多、難度大,自學者在自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仔細閱讀教材內容及課程大綱,認真閱讀大綱中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
2.根據自己特點結合教材,對照考試大綱的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應深入地有重點地鉆研教材,認真做每章后的練習題,這一過程可有效地幫助自學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要求記憶的結論,在讀懂教材的基礎上加以記憶。
4.會做練習題是檢驗是否達到大綱要求的一個重要標準,多做練習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手段。不可只看書而不做題。
5.將農機配備與配套、農業機械技術管理,農機油料使用等與農機具體應用、農機管理、農機社會化服務相結合,做到在記憶中加以應用,應用中加以記憶,既提高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又提高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6.讀者還應結合自身的基礎和條件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學方法。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2.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
3.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
4.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5.正確處理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的關系,應在全面輔導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和提高自學應考者的知識結構、人文素質和管理能力,防止片面應試的傾向。
(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命題考試根據大綱規定的內容和考試目標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擴大和縮小考試范圍及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試命題覆蓋到規定考試的各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為40%。
3.命題要難易結合。基本題占50%,較難題占35%,難題占15%。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判斷改錯題、簡答題、論述題。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附錄 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
如:我國有效灌溉面積占全國耕地的
A.40% B.50% C.60% D.70%
二、判斷改錯題
如:我國國內生產的手扶式拖拉機功率一般在7.5千瓦左右。( )
改錯:
三、簡答題
如:農用搬運機械主要包括哪些機械?
四、論述題
如:試論述農機跨區作業獲得哪些經濟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