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28665 認知心理學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南京師范大學編(2021年)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Ⅰ 課程性質與課程目標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認知心理學》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獨立本科段)不考英語者的換考課程,是探索人類認知過程和認知特點的一門學科。認知心理學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信息加工理論和聯結主義理論兩大學術流派,并成為發展最快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之一。
二、課程目標(評價目標)
《認知心理學(重排本)》共分為11章,介紹了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對各種重要認知過程的研究,包括知覺、注意、記憶、表象、思維和言語等。對記憶過程分章闡述了記憶結構、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對思維過程則分章闡述了概念、問題解決和推理。著重介紹了各種認知過程的模型,同時指明各種認知模型存在的問題和爭論,使讀者可以了解認知心理學的全貌,有助于作深入的思考。設置本課程的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理論、主要實驗研究。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心理現象并應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三、與相關課程的聯系與區別
認知心理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也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課程涉及當代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前沿課題。與生理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心理語言學等學科相互交叉。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認知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技術。
四、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課程的重點是認知心理學概述、感知覺、注意、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闡釋記憶。
次重點:語言、知識的建構與表征、思維、問題解決和元認知。
一般難點:認知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人的信息加工系統、推理和言語。
Ⅱ 考核目標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兩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兩個能力層次是遞進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
識記(Ⅰ):要求考生能夠識別和記憶本課程中有關認知心理學概念及認知活動原理的主要內容,并能夠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確的表述、選擇和判斷。
領會(Ⅱ):要求考生能夠領悟和理解本課程中有關認知概念及原理的內涵及外延,理解相關認知心理學知識,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對認知和認知神經活動問題進行解釋。
簡單應用(Ⅲ):要求考生能夠根據已知的經濟法律事實,對經濟法律問題進行某一經濟法領域的法律分析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或做出正確的判斷。
Ⅲ 課程內容與考核要求
第1章 緒論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考生掌握認知心理學的含義、內容、目標、研究方法和發展歷程。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認知心理學的對象: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認知心理學的實質; 認知心理學的方法:減法反應時實驗、想家因素法實驗、“開窗”實驗、出聲思考、計算機模擬; 認知心理學的興起及影響: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認知心理學的影響;關于認知心理學的爭論:關于人與計算機的類比、關于加工方式。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認知心理學、減法法、相加因素法、“開窗”實驗、出聲思考、計算機模擬。
2、領會: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認知心理學實質、認知心理學的興起、人與計算機的類比、加工方式。
(四)本章關鍵問題
理解和掌握認知心理學的實質、研究方法、影響認知心理學發展的內外因素。
第2章 知覺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學習,使考生掌握知覺信息與過程、知覺加工、模式識別、結構優勢效應等概念,進一步理解知覺在認知心理學中的意義。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知覺信息與知覺過程:知識經驗在知覺中的作用、兩種對立的知覺理論知覺加工; 模式識別:模板說、原型說、特征說; 結構優勢效應:字詞優勢效應、客體優勢效應。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知覺、自下而上加工、自上而加工、整體加工、局部加工、模式識別、結構優勢效應、字詞優勢效應、客體優勢效應。
2、領會:知識經驗在知覺中的作用、兩種對立的知覺理論、模板說、原型說、特征說。
(四)本章關鍵問題
理解和掌握知覺在認知過程中的意義、了解知識經驗在知覺中的作用等理論問題。
第3章 注意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考生掌握理解注意的含義,了解注意的生理機制和加工方式。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過濾器模型和衰減模型:過濾器模型、衰減模型; 反應選擇模型與知覺選擇模型:反應選擇模型、兩類注意模型的比較;中樞能量理論:雙作業操作、中樞能量及其分配;控制性加工與自動加工:兩種加工過程、特征整合理論。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注意的 實質與特征、過濾器模型、衰減模型、反應選擇模型、雙作業操作、兩種加工過程、特征整合理論。
2、領會:中樞能量理論、控制性加工與自動加工、兩種加工過程、特征整合理論。
(四)本章關鍵問題
理解和掌握注意的形成機制、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
第4章 記憶結構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考生掌握理解記憶的構成,掌握記憶的三級加工模式。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兩種記憶說:兩種記憶說的內容和核心、短時記憶存在的證據;感覺記憶:圖像記憶、聲象記憶;記憶信息三級加工模型:Atkinson-Shiffrin記憶系統模型、模型的擴展、典型的記憶信息三級加工模型;加工水平說:加工水平、關于復述、加工一致性、關于加工序列。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感覺記憶、圖像記憶、聲象記憶、加工水平、復述。
2、領會:兩種記憶說、感覺記憶的特征、記憶的三級加工模型、加工水平說、加工一致性、加工序列。
(四)本章關鍵問題
理解和掌握記憶結構的本質、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式。
第5章 短時記憶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考生掌握理解短時記憶的機制,掌握短時記憶的容量、信息編碼方式、信息提取模型以及短時記憶的遺忘機制。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短時記憶容量:有限容量:7+2、容量有限的性質; 短時記憶信息編碼:感覺代碼、語義代碼;短時記憶信息提取:Sternberg的經典研究、對Sternberg模型的批評、直通模型、雙重模型、加工速率與記憶容量;短時記憶中的遺忘:遺忘進程、痕跡消退與干擾。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短時記憶、感覺代碼、語義代碼、實驗范式、直通模型、雙重模型。
2、領會:短時記憶的容量、7+2、容量有限的性質、短時記憶信息提取、短時記憶信息編碼、遺忘進程。
(四)本章關鍵問題
理解和掌握短時記憶的特征、短時記憶的編碼和短時記憶的信息加工過程。
第6章 長時記憶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考生掌握理解長時記憶的機制,掌握長時記憶的編碼方式、長時記憶加工模型。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長時記憶的類型:情景記憶與語義記憶、表象系統與言語系統;層次網絡模型和激活擴散模型:層次網絡模型、激活擴散模型;集理論模型和特征比較模型:集理論模型、特征比較模型、關于語義記憶模型研究方法的困難;HAM ELINOR:HAM模型、ELINOR模型。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長時記憶、情景記憶、語義記憶、層次網絡模型、激活擴散模型、集理論模型、謂語交叉模型、語義空間、特征比較模型、命題表征。
2、領會:長時記憶的特征、長時記憶模型的內容、層次網絡模型和激活擴散模型、兩階段加工過程、4階段操作過程、語義記憶模型研究方法的困難。
(四)本章關鍵問題
理解和掌握長時記憶操作過程、長時記憶的各類模型。
第7章 表象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考生掌握理解表象的含義,掌握表象的功能、心理旋轉的研究。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表象 知覺 表征:表象與知覺的機能等價、表象與表征;心理旋轉:心理旋轉概述、字符旋轉實驗、心理旋轉的連續性、心理旋轉研究的理論概括;心理掃描:距離效應、大小效應、表象的計算理論;表象的功能:表象對知覺的促進作用、表象對學習記憶的作用、表象在思維中的作用。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表象、表征、定位試驗、銳敏度實驗、選擇性干擾試驗、心理旋轉、字符旋轉實驗、心理掃描。
2、領會:表象的功能、表象與知覺的機能等價、表象的計算理論、表象對知覺的促進作用、表象對學習記憶的作用、表象在思維中的作用。
(四)本章關鍵問題
理解和掌握表象、知覺、表征的作用以及表象的實驗研究。
第8章 概念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考生掌握了解概念的心理意義、概念結構、假設考驗說、特征表說和原型說。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概念形成:假設考驗說、假設考驗說的發展;概念結構:特征表說、原型說。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概念、人工概念、同時性掃描、繼時性掃描、保守性聚焦、特征表說、原型說。
2、領會:概念形成、假設考驗說、策略應用、概念形成過程的特點、假設考驗說的發展、記憶的作用、策略類型、概念結構、特征學習和規則學習的區分、原型的實質和編碼。
(四)本章關鍵問題
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模型。
第9章 問題解決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考生掌握了解問題解決的含義與過程,掌握問題解決的策略、問題解決的計算機模擬。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問題與問題解決:問題的心理學描述、問題解決的特征;問題解決過程:問題空間與問題解決、問題解決的階段、問題表征對問題解決的影響;問題解決的策略:算法和啟發法、幾種重要的啟發式策略;問題解決的計算機模擬:《邏輯理論家》和《通用問題解決者》、計算機模擬的貢獻與存在的問題。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問題的心理學描述、問題解決的特征、算法和啟發法、《邏輯理論家》和《通用問題解決者》、幾種重要的啟發式策略。
2、領會: 計算機模擬的貢獻與存在的問題。
(四)本章關鍵問題
幾種重要的啟發式策略、問題解決過程。
第10章 推理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考生掌握了解推理的含義,掌握理論模型、命題檢驗和概率推理。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三段論推理:氣氛效應理論、換位理論、心理模型理論;線性三段論:操作模型和空間表象模型、語言模型、語言-表象混合模型;命題檢驗:證真和證偽、選擇作業困難的理論解釋;概率推理:形式化模型、啟發式策略。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氣氛效應理論、換位理論、心理模型理論、概率推理:形式化模型、啟發式策略。
2、領會:線性三段論:操作模型和空間表象模型、語言模型、語言-表象混合模型;命題檢驗。
(四)本章關鍵問題
理解和掌握推理的過程以及推理的主要模型。
第11章 言語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考生掌握理解語言的結構、生成轉換語法,掌握言語的理解和產出,雙語的類型以及共同存貯說、單獨存貯說。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語言的結構:生成轉換語法、語義的心理學理論;言語的理解和產出:言語的理解、言語的產出;雙語:雙語及其類型、共同存貯說、單獨存貯說、有關兩種存貯說的矛盾結果。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生成轉換語法、共同存貯說、單獨存貯說。
2、領會:語義的心理學理論;言語的理解和產出。
(四)本章關鍵問題
有關兩種存貯說的矛盾結果。
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考核目標的說明
為使考核內容具體化和考核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在列出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對各章規定了考核目標,包括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明確考核目標,能使自學者進一步明確考核內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統學習教材;使社會助學者能更全面、更有針對性地分層進行輔導;使考試命題能夠更加明確命題范圍,更準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和難易度。
本大綱的考核目標,按識記、領會兩個層次規定所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各能力層次的涵義是:
識記:能了解有關的名詞、概念和知識的涵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掌握有關原理、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二)關于自學教材
認知心理學課程自學考試指定使用的教材是《認知心理學》(重排版),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重排版。
(三)自學方法指導
本課程由于內容較新,有一定難度,應考者在自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學習前,應仔細閱讀本課程的考試大綱以及每章的第一部分考核知識點的有關內容。
2、認真學習考核知識的具體要點和內容,注意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學習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在自學時要注意嚴格依據考試大綱進行學習,吃透每一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要牢固掌握。
(四)對社會助學者的要求
1、社會助學者應明確本課程的性質與設置要求,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目標, 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內容,對自學者進行切實有效的輔導,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防止自學中的各種偏向,體現社會助學的正確導向。
2、要正確處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同應用能力的關系,努力引導自學者將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者對認知心理學的認識水平。
3、要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本課程的理論性強,內容廣泛;自學考試命題的題型多樣、覆蓋面廣。社會助學者應根據這門課程和考試命題的特點,指導自學者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掌握全部課程內容和考核目標。在全而輔導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章節和重點問題,把重點問題和一般問題有機結合起來。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要求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擴大成縮小考試范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試命題要覆蓋本大綱的第1章到第11章的內容,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體現本課程的基本內容。
2、試卷對能力層次的要求應結構合理。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一般為:識記40%,領會30%,應用30% 。
3、要合理安伴試卷的難度結構。試題的難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等。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以2:3:3:2。試題的準易度與能力層次不同,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可有難易度不同的試題。
4、本課程考試試卷的題型,一般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
5、本課程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題量應以中等水平的自學者的規定時間內答完全部試題為度。
6、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附錄:考試題型
一、 單項選擇題
1. 《奇異的數:7加減2》的作者是( )
A. 米勒 B. 斯金納
C. 托爾曼 D. 孔德
2. 瞬時記憶又稱為( )
A. 圖像記憶 B. 感覺登記 C. 表象記憶 D. 視覺記憶
二、填空題
1. 計算機模擬主要是用來揭示人的高級心理活動過程,特別是 過程。
2. 當代認知心理學的知覺研究主要涉及 知覺的模式識別。
三、名詞解釋
1. 模式識別
2. 表象
四、簡答題
1. 簡述模式識別的過程。
2、簡述問題解決的四個步驟。
五、論述題
1. 試述口語報告法的含義和基本程序
2. 試述注意與學習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