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重要部署,中國教育在線開展了“2024年建設學習型社會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得到了廣大院校、機構的積極響應。經專家組細致評審,最終有14篇來稿入圍本次活動優秀案例。即日起,中國教育在線對入選案例進行展播,以饗讀者,并助力案例成果的推廣應用。
四融四構、三教協同
湖南高鐵職院“2(3)+1+N”終身學習育人模式
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劉建軍、李龍、張同文、管玲鳳、曾錕
一、案例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這關乎到中華民族能否持續發展、能否實現民族復興大業的戰略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這一戰略部署為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職業教育作為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助力產業、企業升級改造,培養大國工匠、現場工程師,推動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前職業教育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等教育在科研創新服務、繼續教育在員工培訓鑒定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三者之間缺乏有效的貫通機制,導致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和創新鏈之間存在壁壘。為更好統籌職普融通、三教協同,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湖南高鐵職院”)響應“教育強國”戰略,創新工作思路,形成了四融四構、三教協同下的“2(3)+1+N”終身學習育人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不同層次教育的多方式融通,打通了一條終身學習路徑,并成功立項教育部學習型社會建設(高等繼續教育領域)重點任務1個。【“2(3)+1+N”,“2(3)”表示高職前2年(本科前3年)專業教學,“1”表示引企入校,貼近崗位1年完成實踐創新技能培育,“N”表示學生+職工終身學習體系。】
圖1 立項教育部學習型社會建設(高等繼續教育領域)重點任務
二、主要做法
(一)產教融合,組建“中高本貫通”及國家級職教聯盟,構建“政行企校”協同育人機制。
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形成“政行企校”四方共建、多元投入辦學格局。自2011年始,學院牽頭組建了“南方高鐵人才培養與技術合作”產學研聯合體,2021年先后立項為省級、國家級職教聯盟,目前成員單位達到263個,主要在人才培養、就業培訓、師資共享、科技創新等方面深度合作。校校、校企共建專業(群),“政行企校”共守合作章程和管理制度,從組織上保障聯盟單位協同發展,為學生實習實訓、就業創業提供便利條件和服務保障。
圖2 南方高鐵人才培養與技術合作聯盟年會
(二)職普融通,搭建中高本人才進階通道,構建“1+2+4”中高本貫通聯合辦學體。
聚焦服務湖南“三高四新”、4×4現代化產業體系,對接省內優質本科、中職學校,構建“1+2+4”中高本銜接聯合辦學體,即1所高職院校、2所本科高校、4所中職學校,搭建中高職-本科進階式人才成長通道。
聯合地方中職學校推進中高銜接人才培養,學院與衡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衡南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衡陽市現代信息工程學校、衡陽鐵路運輸職業學校聯合舉辦五年制中高職銜接三二分段制人才培養,已共育技術技能人才340人;深化本科層次“楚怡工匠計劃”,2023年與“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湖南工學院聯合開辦“楚怡工匠計劃”土木工程(鐵道工程方向)本科試點,已開班150人,為湖南省首批15所試點高校。2024年與“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高校—衡陽師范學院聯合開辦“電子信息工程(軌道交通信號控制方向)”本科試點,招生50人。
圖3 與湖南工學院簽約聯合培養本科層次高技能人才
(三)課崗融通,依托產業學院,構建“2(3)+1”分段式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與上海先科橋梁隧道檢測加固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湖南恒德檢測有限公司共建先科橋隧房建產業學院;與廣州南方測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南方高鐵精測產業學院;與湖南磁浮、特變電工、衡陽華意等企業共建高鐵技術高精特新產業學院;與新邁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凱文德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智能技術產業學院。
依托產業學院,以學生到員工零距離過渡為目標,實施教學內容與生產對接、職前培訓與學歷教育深度融合,在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基礎上,2020年我院率先與中國鐵路廣州局、上海局、武漢局等10余個路局集團公司聯合開展“2(3)+1”分段遞進式人才培養,“2(3)”為高職前2年(本科前3年)在校內進行學習和實訓,前2學期(本科前4學期)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引入企業真實工程案例,企業導師到校為學生做專業講座;1個學期校企工學交替學習,對接崗位技能,在老師和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模擬生產項目實踐;1個學期學徒制學習,企業導師到校師帶徒,培養崗位綜合技能。“+1”為最后1年校企雙方按崗位、工種定制職業培訓規范、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體系,學生到企業車間、工程現場等一線進行實踐和技術服務。最后1年的前0.5年進行“崗位理論培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理論考試”,后0.5年到鐵路站段進行“崗位實習+技能等級證書實作考試”,學生畢業后持“雙證”上崗。
圖4 “2(3)+1”中國特色學徒制分段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
(四)三教融通,打通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終身學習路徑,構建“2(3)+1+N”特色育訓體系。
依托國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課程、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國家級數智化標桿實訓基地、湖南省公共實訓基地、湖南省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平臺,建設了南方高鐵數智化開放學習應用平臺和數智化學分銀行平臺,學習成果可互認、轉化。建設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2(3)+1+N”特色育訓體系,“N”表示學生+職工終身學習體系,人才培養與技術服務雙向支撐、三教協同的培養體系。
圖5 虛實結合、產教融合的立體化教學環境
圖6 與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工匠學院
三、特色創新
(一)中高本貫通協同育人機制創新。
組建“中高本貫通”及國家級職教聯盟,打造“三教”協同創新共同體,構建“1+2+4”中高本貫通聯合辦學體,制定中高本貫通教學管理、成績管理、學籍管理、學生管理、質量監控等相關管理制度和辦法,建立了完善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打通了中職、高職、本科進階式人才成長通道,打造了“三教協同、終身學習”的教育共同體樣板,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
圖7 系統制定“高本貫通”本科班教學制度
(二)產業學院模式下的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與企業共建產業學院,進行“工學交替”分段遞進式教學,實施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崗位基礎技能、崗位核心技能、崗位綜合技能”為主線共同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以“企業現場項目、施工流程”為重點創設教學場景,讓學生在教中學、學中做、做中研,成為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高地。
(三)“2(3)+1+N”育訓融合特色育人模式創新。
打通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形成了“智慧教室學理論、教學平臺線上線下混合式自學、虛擬仿真平臺開放式演練、育訓平臺實戰型練技能”數字化終身學習路徑,構建了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讓學習者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四、建設成效
“四融四構 職普銜接 育訓結合2(3)+1+N”三教協同特色育人模式的實施,成效顯著:
(一)依托國家級職教聯盟,形成了“互融共生”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有效解決了校企合作育人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
(二)打通校校、校企界限,暢通了中職、高職、本科進階式人才成長通道,高效銜接各類教育資源,加速了教育者成長成才的進程。
(三)有機結合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有效解決員工學歷和技能提升路徑不暢、畢業生適崗性不強的問題。
(四)實施了產業學院模式下的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改革,打造了南方高鐵數智化開放學習應用平臺和數智化學分銀行平臺,培育了一批批杰出工匠。
(五)形成具有示范性和鮮明特色的“職普融通”終身教育體系,樹立了“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特色品牌。近兩年,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獎210余項,其中國賽獲獎10余項。畢業生主要面向國鐵集團、地鐵公司、中鐵建、中鐵工等企業高質量就業,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均達96%以上。連續6年獲湖南省招生工作先進單位,連續5年獲湖南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連續兩次獲評湖南省就業創業“一把手工程”優秀單位。2023年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收入達1320萬元,社會服務貢獻連年進入全省高職院校20強,進入國家2023年職業教育質量年報中產教融合卓越榜單50強。
承接各類培訓,人數達16180人次;鐵路線路工、信號工、客運值班員等工種及技師、高級技師職業技能認定5155人次;孵化了工匠1800余名,其中學員王笑冰獲評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最美鐵路人”稱號。2024年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與蘭州交通大學和學院簽訂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辦學協議,200余在職員工在我院(蘭州交通大學校外教學點)進行本科層次的學歷提升,助力鐵路行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圖8 獲評湖南省就業創業“一把手工程”優秀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