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重要部署,中國教育在線開展了“2024年建設學習型社會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得到了廣大院校、機構的積極響應。經專家組細致評審,最終有14篇來稿入圍本次活動優秀案例。即日起,中國教育在線對入選案例進行展播,以饗讀者,并助力案例成果的推廣應用。
西南大學繼續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實踐探索
單位:西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作者:黃越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也提出要大力推進數字教育。西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抓住機遇,通過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水平,促進繼續教育成為終身教育體系的主體之一,具有重要的的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
一、西南大學繼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歷史基礎
西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農業農村部、重慶市共建的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學科特色鮮明。學校開展學歷繼續教育和培訓教育的歷史悠久,現建有國家外交部、農業農村部、教育部、全國總工會等10個國家級和7個省市級培訓基地。
西南大學學歷繼續教育始于1955年舉辦的成人教育,近70年來,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規模到質量的發展歷程,已為國家培養了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90余萬人;非學歷教育起始于1979年,40多年來為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舉辦各類培訓班8000余期,培訓學員超過60萬人次。繼續教育即是學校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服務社會的重要窗口。大數據教學與管理平臺可支持20萬人同時在線學習。為學校數字化教育改革和“雙一流”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為國家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戰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由于長期開辦網絡教育,繼續教育學院高度重視數字化教育建設工作,擁有獨立的集課程資源建設、軟件研發和運維服務于一體的技術樓。建有8間專業演播室和3間導播室,包括虛擬演播室、綜合演播室、微課演播室和智慧教室等。核心固定資產總值超過2500萬元。資源建設方面,累計建成各類學歷課程資源1305門,涵蓋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等各學科。平臺建設方面,學校經過自主研發,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在線教育教學管理平臺矩陣。繼續教育學院建有獨立的混合云數據中心,構建起校本部高性能的服務器集群(信息中心機房)、重慶水土云中心和商業云服務三位一體的信息系統基礎架構,可為各類數字教育應用系統提供強大的計算存儲能力。這些軟硬件設施和技術團隊儲備為學院在通過數字化轉型開展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通過數字化轉型促進繼續教育發展的實踐探索
(一)轉型重點發展非學歷教育
學校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試點辦學的優勢,輔助開展在線或混合式的非學歷教育培訓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在西南地區乃至西部地區的培訓領域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現建有農業農村部、教育部、全國總工會等9個國家級和6個省市級培訓基地。主要開展了大中小學(幼兒園)骨干教師、教育管理干部、農業農村管理干部、黨政管理干部、專業技術人員等類別的培訓,覆蓋20余個省(市、自治區)、近30個行業系統。多次受到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以及重慶市的表彰,成為了西南地區教育培訓的示范和引領者。
(二)服務地方高校開展在線學習
學校積極響應市場需求,結合近二十年的在線教育實踐經驗,建立了“含弘慕課”在線課堂學習平臺,為沒有課程資源和教學管理平臺的地方高校或辦學機構提供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教學“一體化服務方案”,目前合作單位已經超過34家。在線學習學生達到11.5萬余人,總選課數160萬余門次。學院還建立了“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培訓輔導平臺”,為廣大致力于教師職業的在職人員或學生提供幼兒園教師資格、中小學教師資格在線課程培訓。
(三)面向全日制在校生開設網絡課程
繼續教育學院發揮信息化建設優勢,助力學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在線教學。學院建設了專業化資源制作中心為全校師生提供服務。建成包括4k高清演播室在內的8個演播室和專業化資源編輯制作中心,為學校師生提供包括直播、錄播、剪輯、合成等精品課程資源建設服務。2020年疫情開始后,通過平臺實現教師在線備課、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輔導答疑、發起直播課堂等在線教學活動,為學校“停課不停教、教學不延期”做出了積極努力。
(四)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服務全校師生
繼續教育學院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學院為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投入400萬元資金。目前建成虛擬仿真實驗課程15門,包含虛擬仿真實驗共計331個。
(五)服務鄉村振興國家戰略
學校采取線上線下培訓、到校集中培訓等形式,完成定點扶貧培訓、對口幫扶培訓任務。僅去年圍繞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共舉辦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鄉村振興暨基層社會治理”“黨組織負責人、黨員致富帶頭人”“鄉村振興暨年輕干部鑄魂工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等專題培訓30期,培訓學員2000人次。
(六)開展在線國際培訓
繼續教育學院建成上合組織國際培訓平臺、中國南亞國家減貧與發展中心培訓系統、包括教務管理、學習平臺等多個子系統。學院建設了22門雙語培訓課程資源,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國家國際培訓。包括開展南亞國家減貧與發展研修班,上合組織國家減貧與發展重慶研修班,尼泊爾農業發展能力研修班等,培訓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國農業、經濟、財政、金融等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高校學者。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國中央部委的、農業農村、社會保障等地方官員、高校學者。新浪網、人民網等對西南大學開展國際培訓促進“中國經驗”、“重慶方案”出海推廣進行了廣泛報道。
學院轉型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多次入選中國教育學會等權威機構評比的中國繼續教育優秀案例,榮獲2020年“停課不停學”突出貢獻院校獎、全國高校繼續教育在線教學先進單位等榮譽,并多次榮獲“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高校繼續教育學院”稱號。
三、推進繼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未來發展
面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要求,我們發現學校數字教育還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和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教學方式變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主要表現:一是數字教育工作缺乏統籌,各個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部)多頭管理、人員分散、權責不明、效率降低,難以形成合力。二是軟硬件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論證,造成系統數據互不兼容、資源重復建設、數據不能打通等問題。三是數字化系統運維團隊缺失,數據信息安全存在較多隱患,系統由于沒有定期升級等因素形成安全漏洞。四是教師和管理部門數字化素養欠缺,相關培養體系與一線教學場景的結合有差距。五是應用于實際教學的數字課程資源較少,制作缺少統一標準。在線課程資源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率偏低,質量標準參差不齊,難以滿足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接入要求。
為解決這些難題,西南大學于今年6月成立了數字教育中心,繼續教育學院作為數字教育中心掛靠單位,以學院現有的技術團隊和技術體系為基礎,負責該中心系列工作的統籌管理和具體運行。在學校數智化建設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成立西南大學數字教育中心工作組,組長由分管副校長擔任,繼續教育學院、教務處、實驗室建設與設備管理處、信息化建設辦公室、研究生院、教師發展中心等為成員單位。工作組負責學校數字教育工作的整體謀劃和統籌推進,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教育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明確目標任務、重點領域、路線圖和保障措施;牽頭推進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各項重點任務有序開展。數字教育中心承擔學校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與管理任務,直接服務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校園治理與文化建設等,是學校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者、數字化教育轉型的示范者、數字化資源對外開放共享的推廣者。數字教育中心的總體目標為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建成覆蓋所有學科門類、貫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數字化課程資源庫,構建集教學、管理、服務為一體的數字教學平臺(“西大含弘”在線課堂),支持全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智能輔助教學、個性化學習等新型教育模式,實現多平臺資源的高效整合、數據的互聯互通。其主要任務包括數字教學平臺的管理與運維、虛擬仿真實驗室的管理與運維、教師數字教學能力提升、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前沿技術應用與創新、制度規范與標準建設等。數字教育中心與學校各相關職能部門有效溝通,分工協作推進相關工作和業務,學校從組織、制度、經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學校制定了數字教育中心三年建設計劃,統籌規劃重點推進,使數字教育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師生數字素養全面提升,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根本性變革,教育質量和育人實效顯著增強,建立一流的數字教育支撐服務體系,為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為繼續教育的發展開辟出新領域新賽道,產生新動能新質生產力,為國家“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貢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