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宣傳部報道 近日,《在線學習》雜志2022年9月刊(總第85期)以《校長面對面丨廣西開放大學:在“二元制”模式改革中實現轉型升級》為題,報道我校探索學歷繼續教育“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效。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相關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LgNkKXtJWYm8eDvqVOe8lQ
校長面對面丨廣西開放大學:在“二元制”模式改革中實現轉型升級
廣西開放大學探索學歷繼續教育“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按照職業通用能力、職業個性能力和綜合拓展能力對應培養,探索出一條適應在崗在村特別是農民工、新型產業工人以及中小微企業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開放大學 學歷繼續教育 人才培養模式 終身學習
文/《在線學習》 新媒體撰稿人 余娟
廣西開放大學校長王興輝
“毫不夸張地說,當前是開放大學發展的‘黃金時代’。”結合當前繼續教育的利好政策和在線教育發展態勢,廣西開放大學校長王興輝如此判斷,尤其是《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的印發,更為開放大學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指明了方向。對于廣西開放大學來說,實施綜合改革對廣西開放大學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黃金時代令人振奮,歷史任務卻不輕松。”王興輝解釋道,2020年廣西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廣西開放大學,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接著印發《廣西開放大學綜合改革實施方案》,這對于正處于轉型發展期的廣西開放大學來說,意味著將有一系列的挑戰需要面對,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回答。
如何重塑質量信譽?如何促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如何重構辦學體系?面對這些核心問題,王興輝表示,“俗話說不破不立,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構建更符合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需求的、富有廣西特色的開放大學辦學體系。”
依托現有優勢 實現轉型發展
在線學習:廣西開大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轉型發展?
王興輝:自辦學以來,廣西開放大學始終秉持“有教無類、自強不息”的校訓精神,堅持扎根八桂大地,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社區、面向農村開放辦學,充分發揮體系辦學優勢,為全區各地特別是基層、行業輸送了近50萬綜合素質好、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辦學實踐中,學校積累形成了自身優勢:一是成功實施了學歷繼續教育“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二是初步構建了服務廣西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邁入“十四五”時期,廣西開放大學將按照《綜改實施方案》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標、新要求,努力辦成有特色、高水平、老百姓身邊的新型開放大學。一是以“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為抓手,積極構建線上與線下、學校與企業、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學習成果認證、學分積累和轉換,有機銜接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牽引育人模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推動辦學向行業、企業有效延伸,重構和創新教育生態,緊貼市場、產業、職業需求創優提質學歷教育。二是堅持學歷與非學歷并重發展,集中體系力量,在穩健發展學歷教育的基礎上,做強社區教育、做大老年教育、做優社會培訓,同時積極完善終身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成立終身教育學分銀行。三是推動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深度融合和優勢互補,加強專業共建、師資共育、資源共享,探索兩類教育融合發展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辦學模式,促進兩類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優化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元制”:學歷繼教人才培養新模式
在線學習:您提到“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在理論和制度層面對這一模式進行了怎樣的探索?
王興輝:針對開放大學辦學的開放性,學員在崗的職業性和終身教育性,廣西開放大學充分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和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辦學模式及“1+X”課程體系,自2018年起探索學歷繼續教育“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幾年來,廣西開放大學共制訂了《廣西廣播電視大學成人高等教育“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教學管理辦法》《廣西廣播電視大學課程思政建設方案》等各類教學制度35項,明確學歷繼續教育“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學歷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理念相結合,逐步構建以線上與線下、教師與學生、師傅與徒弟、學歷證書與非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崗位證、單科合格證)、學校與企業等“二元制”為主要特征,以全面提升勞動者技術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為主要目標,有機銜接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的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改革至今,廣西開放大學對學歷繼續教育“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理論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其一,獲省級教改課題41項,編著《開放大學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的理與路》1部,教材11部,獲《課程學習系統[簡稱:課程系統]V1.0》《學校(學習中心)CMS系統[簡稱:學校CMS系統]v1.0》等軟件著作權4項,發表論文22篇。其二,探索建設慕課。2018年學校獲評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慕課+教學實踐獎”,“如何利用office解決教師工作的問題”成為中國100門“最美慕課”之一。其三,策劃制作微課平臺。《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模式及其實現策略的研究與實踐》成果獲得2017年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其四,建設和優化了一體化學習平臺。2019年,學校申報的《廣西全民數字化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成功入選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的第一批數字廣西建設標桿引領重點示范項目。其五,建設網絡優質課程資源。建設969門網絡課程,優化126門網絡核心課程。2017年至今共獲廣西高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51個獎項,其中多項課程獲得年度一等獎。
實現八個“二元” 培養應用型人才
在線學習:請談談“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學校為推動實施該模式,采取了哪些舉措?
王興輝:與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和我國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相比,廣西開放大學“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兩大創新。一是學生更多為基層、行業、農村的在崗在村學習者。二是在線上線下一體化平臺下,實現了八個“二元”。平臺二元,即線上和線下二元平臺;學生二元身份,即在崗在村身份和在校在學身份;二元課程,即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二元教學,即網絡自主學習和線下技能訓練;二元證書,即學歷教育證書和技能資格證書;二元評價,即教師綜合評價和系統自動評價;二元服務,即基層學習服務和分級扁平服務;二元導師,即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實踐導師。
該模式以培養“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應用型人才為導向,以個性化、主動性學習為出發點,摒棄了過去“拿文憑”的培養模式,強調知識與技能并重,更好地滿足了終身教育需求、職業教育需求、學生學習內在動力需求,更能體現出終身教育的思想,幫助學員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
為推進學歷繼續教育“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第一,培養模式改革。通過廣西開放大學遍布全自治區的三級辦學體系,與政府、行業、企業和工會系統等廣泛合作。基于網絡自主學習與線下技能訓練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建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二元并重,深化產教二元融合、校企二元合作。圍繞教師和學生、師傅與徒弟的二元特征,與政府、行業、企業協同育人,共同制訂了39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職業技能鑒定所、各類教育培訓基地,面向學生提供提升學歷教育層次、提升崗位技能、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等“四提升”服務。
構建基層學習中心與分級扁平管理的線上線下校企雙導師制,與企業共同研制工學結合創新人才二元培養模式,其中,實踐教學形成了五種模式。一是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學生個人在本職崗位自主完成實踐,撰寫實踐報告,企業評定成績。二是依托合作建設的教學實訓基地,分片區組織學員開展集中式實踐教學,基地與學習中心共同評價。三是以“1+X”證書制度為抓手,學生通過考取與所學專業相應等級的職業技能證書,通過用職業技能證書轉換的方式獲得實踐課程學分。四是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部署虛擬仿真課程,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開展實踐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五是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部署專業實踐課程教學視頻,學生依據實踐課程教學要求,自主完成課程實踐錄制視頻,學校導師評定成績。
第二,課程體系改革。對接行業(企業)需求和職業標準,將學歷繼續教育200余個專業,調減為85個專業。同時將39個專業的專業課程結構進行調整,將專業實踐課比例由約25%提高到約50%。構建理論+實踐的“二元”課程體系結構,理論課包括公共課(思政課)+專業課,實踐課按照“基礎實踐、專業實踐、技能提升、畢業實踐+創新創業”四遞進式設計,實現114門專業實踐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實施。
第三,體制機制改革。創建適應個性化不脫產、不離崗、不離村自主學習需求的“二元”教學管理體制,形成使改革不斷深化和自我完善的內生機制。改革通過頂層設計,建設“一所四基地”以及專業區域線下實訓基地,實訓與崗位融合,在崗在學在訓,重塑廣西開放大學14所市級分校和121個基層學習中心“省—市—縣”辦學體系,建立扁平管理全方位服務,探索補教育對象短板、補教育區域短板、補教育資源短板,拓寬教育群體受益面、拓寬教育區域覆蓋面、拓寬教育扶貧輻射面的以“補”促“拓”、志智雙扶的課證融通以及學分互認模式,建設廣西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有效推動各級教學管理部門不斷深化和拓展改革領域。
在線學習:“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王興輝:5年來,“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以成人教育改革為重點,輻射到各類繼續教育形式,實現了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開放教育新發展目標,共培養學歷繼續教育學生約10萬人,其中3萬余名新型職業農民、農村致富帶頭人接受了職業技能培訓,3576名學生獲得各種技能證書,學習者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整體提升。
2009年至今為廣西培養了5825名“一村一名”大學生,為“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獎提供了實踐經驗和有效支撐。建設和優化了一體化學習平臺和969門網絡課程,培育了一支既能“線上”又能“線下”的教學支持隊伍,取得了“最美慕課”、廣西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一系列成果,對有效解決學歷繼續教育學生的工學矛盾問題,縮小學歷繼續教育的地域差距、城鄉差距,對促進教育公平和服務、構建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助力決戰脫貧攻堅等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任重而道遠 構建廣西特色辦學體系
在線學習:廣西開放大學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什么?針對學校面臨的難題,將采取哪些舉措?
王興輝:下一步,我們將主動融入和服務廣西發展大局,按照學校“十四五”規劃提出的“1258”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學歷教育創優提質、學習型社會能力提升等重點工程,努力把學校建成特色鮮明、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新型開放大學,為廣西高質量發展、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學習型社會做出獨特的貢獻。
當前,廣西開放大學面臨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一是如何重塑質量信譽?要認真落實國開學歷教育“創優提質”戰略,扎實開展“三治”行動,建立起“以質圖強”的質量觀、質量文化和質量保障體系,面向職業領域培養出具備職業技能和較高綜合素質、能快速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為城鄉和社區的學習者群體提供適需、高質量的教育服務,重塑質量信譽。
二是如何促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我們要從學歷教育為主轉向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舉并重,并更加深入地探索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高校和社會各界的深度合作,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深度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三是如何重構辦學體系?廣西開放大學的辦學體系不完善,尤其是縣級學習中心缺乏獨立建制,給辦學質量保障、資源整合和管理服務等帶來諸多挑戰。“綜改”以來,我們一直在探索構建更加符合未來開放大學發展需要的辦學體系,《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嚴格規范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校外教學點設置與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臺,更促使我們把重構辦學體系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