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關于加強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促進教育公平的系列決策部署,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中對鄉村教育振興的號召,湘潭大學“湘遇土苗實踐隊”于7月7日走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洗車河鎮,為當地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此次活動旨在通過黨建帶團建,引領青年學子深入基層,將美育資源送到鄉村兒童身邊,用音符架起城鄉美育橋梁。在洗車河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協調和組織下,團隊得以順利開展富有創意的音樂教學,為當地孩子們打開藝術之門,播種美的種子。
志愿者講解紅色歌曲知識
當天恰逢“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在鎮黨委強調傳承紅色基因的背景下,團隊志愿者向孩子們講述了七七事變的相關歷史,并由此引入了以“紅色歌曲”為主題的音樂課。團隊志愿者將紅色歌曲劃分為“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新時代”三個階段,分別選取了對應的歌曲進行欣賞,并對其背后的故事和內涵進行了講解。孩子們熱情高漲,對于部分熟悉的歌曲自發地開始了合唱,對于不熟悉的歌曲也會認真地傾聽志愿者老師的講解。
趣味游戲熱場
講解完紅色歌曲內涵與背景后,志愿者老師準備了“聽歌識曲”等趣味小游戲,通過游戲來調動孩子們學習音樂的激情。團隊志愿者采用分組計分的方式,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游戲的比拼。孩子們積極參與,小組成員積極配合,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笑容。游戲環節結束后,志愿者老師帶領孩子們通過音階訓練進行簡單的開嗓。稚嫩清脆的童聲回蕩在教室里,簡單的旋律中迸發出孩子們學習歌曲的迫切。
志愿者進行手勢舞教學
開嗓結束后,志愿者老師開始此次音樂課的主線教學任務。課前,團隊志愿者綜合歌曲內涵、演唱難度等多個角度,選擇了《燈火里的中國》這首傳唱度較為廣泛的新時代紅色歌曲進行教學。志愿者老師首先帶領孩子們朗讀歌詞,熟悉歌詞后,開始歌曲歌唱及手勢舞的教學。每個孩子都認真學習,在課程的最后,孩子們已經可以較為整齊地齊唱《燈火里的中國》并齊跳手勢舞。
悠揚的旋律雖暫歇,但音樂的種子已在孩子們心中悄然播下。此次音樂支教活動,是湘潭大學“湘遇土苗”實踐隊響應國家號召,在洗車河鎮黨委政府搭建的平臺上,以黨建帶團建、團建促實踐模式開展的一次生動實踐。它不僅有效地豐富了當地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他們的藝術素養和愛國情懷,更是高校學子在黨組織引領下深入基層、服務鄉村、貢獻青春力量的具體體現。我們相信,在國家美育政策的持續滋養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與接力中,這些種子終將生根發芽,綻放出屬于每個孩子的藝術之花。(通訊員:冀欣 余周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