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龍江自考《農業生態基礎》預測試題(3)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農業生態學:農業生態學是應用生態學原理,系統分析的方法,把農業生產作為一個整體,即農業生態系統,研究其結構、機能、生產力及其調控和管理的學科
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長發育起影響作用的環境因子。
農業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是在人類積極參與下,利用農業生物和環境之間以及生物種群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合理的生態結構和高效的系統機能,進行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并按照人類理想要求進行物質生產的有機綜合體。
食物連:在生態系統中,源于綠色植物的食物能,通過一系列取食與被取食的轉化關系,使各個生物有機體緊密聯系起來的營養序列稱為食物鏈。
農業生態工程:農業生態工程就是有效地運用生態系統中生物物種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的生物種群共生原理,多種成份相互協調和促進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質的能量多層次、多途徑利用和轉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生態穩定和持續高效功能的農業生態系統。
逆行演替:逆行演替就是指原來的群落在外界因素,如采伐、火燒、開墾、放牧、病蟲害及其它自然災害等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較復雜、相對穩定的階段向著簡單和穩定性差的階段退化。逆行演替是群落次生演替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發展的程度取決于外界作用力的強弱及持續時間,當作用力強或持續時間長時,原有群落可能一直要退化到次生裸地。
生活型:生活型是指不同種的生物,由于長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態條件和人為培育條件下,發生趨同適應,并經自然和人工選擇而形成具有類似形態、生理和生態特性的物種類群。
農業生態系統結構:農業生態系統結構,指農業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栽培的植物、飼養的動物、微生物等)以及這些要素在時間上、空間上配置和能量、物質在各要素間的轉移、循環途徑。
生態位:是指物種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簡答題(每小題5,共50分)
1 農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區別?
答:1. 農業生態系統除了主要依靠太陽輻射能以外,還需要人類提供輔助能源(如機械、化肥、農藥、排灌、收獲、運輸、貯藏、加工等)。
2. 農業生態系統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更多的農產品以滿足人類的需要。
3. 農業生態系統的組成因素較簡單,穩定性較差。
4. 農業生態系統屬于開放性系統,人類要從農業生態系統中獲取食物、纖維、畜產品、果蔬產品,而且往往有一部分遠銷他地,從而將這些農畜產品中所含能量和物質脫離該系統。
5. 農業生態系統的凈生產力較高。這是因為農業生態系統的優生種主要是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牧草、果木、家畜、家禽等,它們是經過人類長期有目的選擇,具有優良豐產性狀的物種類群,人類總是采取各種農業技術措施,保持其優良種性及高的生產力。
6. 農業生態系統常采用人工調控和自然調控相結合的“雙向調控”措施,多屬外部調控。
2 農業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途徑有哪些?
答:1. 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投入 投入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主要有太陽能和輔助能
2.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產出 (1)目標性產出和非目標性產出.農業生態系、機械、烯油統的目標性產出指人類組織某項農業活動所希望獲得的產品輸出;(2)食物能產出和非食物能產出。在農業生態系統輸出的總能量中。按照人類的要求分為食物能和非食物能兩類。
3 簡述種間關系在生產中應用?
答:(一)農林作物的配置、組合搭配及人工混交林的建立
農作物之間的間作、混作和套種,以及農作物與林果的間作和人工混交林的建立,都是利用種群間的正相互作用的互容的特點,合理搭配林木及作物種群,達到充分利用光,熱、不、肥(營養)及生長季節等資源條件,提高光合效率,獲得較高的生產力。
(二)蜜蜂與蟲媒授粉作物的互利關系 (三)生物防治病蟲害及雜草 生物防治病蟲害;生物防除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