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8 人體解剖生理學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第一部分 人體解剖學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的科學,理解和熟練掌握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結構特征及相互關系,可為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奠定必要的基礎。
(二)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人體解剖學課程分為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兩部分。前者是按功能系統,闡述人體各器官的形態結構和各器官系統之間的聯系;后者是在系統解剖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按部位探討人體各部的層次結構,各器官的配布組合和位置毗鄰關系。本大綱僅針對系統解剖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大綱將教材內容分為“熟練掌握”、“掌握”和“領會”三級要求。熟練掌握:對其內容能夠透徹理解,牢固記憶,并結合功能或臨床靈活運用;掌握:對其內容能夠清楚理解,記住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領會:對其內容能有總括的認識和理解,并記住內容的梗概。
(三)自學教材
本課程第一部分使用教材為:《人體解剖學》,丁炯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緒論
主要介紹:人體解剖學的定義和分科;人體解剖學在醫學科學中的地位和學習方法;人體解剖學的發展史;解剖學姿勢和常用方位術語。 熟練掌握:人體解剖學的的概念、解剖學姿勢和常用術語。 領會:人體解剖學的分科、在醫學科學中的地位和學習方法。
第一篇 運 動 系 統
領會運動系統的組成(骨、骨連結、骨骼肌)和基本功能(支持、保護、運動)。 第一章骨及骨連結
本章主要介紹:骨學和骨連結概述;軀干、上肢、下肢和顱骨及其連結。
第一節 總論
熟練掌握:骨的形態分類、構造和功能;關節的基本構造和輔助結構。 掌握:骨連結的形態分類;關節的分類和運動。 領會:骨的基本概念;纖維連結、軟骨連結和骨性結合的基本結構。
不列入考試內容: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骨的表面形態;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的一般配布;骨的生長發育。
第二節 軀干骨及其連結
熟練掌握:軀干骨的組成;脊柱的組成、分部;椎骨的一般形態;各部椎骨的形態結構特征;椎間盤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意義;骨性胸廓的組成;胸骨的分部、胸骨角的形態特點和意義, 掌握:椎骨的連結的概況;前、后縱韌帶、黃韌帶的位置與功能;關節突關節的基本結構;脊柱的生理性彎曲;軀干骨的重要體表標志(第七頸椎棘突、胸腰椎棘突、骶角、骶管裂孔、頸靜脈切跡、胸骨角、肋弓和劍突)。 領會:脊柱各面觀的形態; 典型肋的形態特征;肋與椎骨和胸骨的連結;胸廓上口、下口的組成。
第三節 上肢骨及其連結
熟練掌握:胸鎖關節、肩關節和肘關節的組成、特點和運動。 掌握:上肢骨的組成;鎖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橈骨的位置和主要骨面特征;橈腕關節組成和運動;上肢骨的重要體表標志(肩胛岡、肩峰、肩胛骨下角、喙突、肱骨內、外上髁、橈骨頭、尺骨鷹嘴、橈骨與尺骨莖突、豌豆骨、掌骨頭等)。 領會:腕骨的名稱和排列;領會掌骨和指骨的名稱和排列。前臂骨的骨連結和運動。拇指腕掌關節的組成和運動。
不列入考試內容:掌指關節、指骨間關節。
第四節 下肢骨及其連結
熟練掌握:髖關節、膝關節的組成、特點和運動。 掌握:下肢骨的組成;髖骨、股骨、脛骨和腓骨的位置和主要骨面特征,踝關節的組成、特點和運動;下肢骨的重要體表標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恥骨結節、坐骨結節、大轉子、股骨內、外上髁、髕骨、脛骨粗隆,腓骨頭、內踝、外踝、跟結節、舟骨粗隆等)。 領會:骨盆的組成和分部;骶髂關節的組成。
不列入考試內容:髕骨的位置;跗骨、跖骨和趾骨的名稱和排列;跗骨間關節并掌握其運動;足弓的組成和功能。
第五節 顱及其連結
熟練掌握:腦顱與面顱諸骨的名稱和位置。掌握顱底內、外面觀;骨性鼻腔的構成及鼻旁竇的名稱、位置和交通。顳下頜關節的組成、特點和運動。 掌握:顱骨的區分;顱的側面觀(翼點、顳下窩);眶的形態及交通;顱骨的重要體表標志(枕外隆凸、乳突、顴弓、外耳門、眶緣、眉弓、眉間,下頜角、下頜骨髁突、舌骨)。 領會:顱蓋的外面觀與內面觀;顱的連結分類;新生兒顱的特點。
不列入考試內容:顱骨的分部;
第二章 肌學
本章主要介紹:肌學概述;頭肌、頸肌、軀干肌、上肢肌及下肢肌的分群、主要肌的名稱及功能;肌間結構。
第一節 總論
掌握:骨骼肌的形態結構;掌握肌的輔助裝置。 領會:肌的起止、配布、作用和命名。
第二節 頭肌
熟練掌握:咀嚼肌的名稱和功能。 掌握:面肌的組成和功能。 領會:頭肌的組成。
第三節 頸肌
熟練:掌握胸鎖乳突肌作用。 掌握:頸肌的分群、各群肌的組成和功能;斜角肌間隙。
第四節 軀干肌
熟練掌握: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骶棘肌)、胸大肌、前鋸肌、肋間內、外肌的位置和作用;腹前外側群肌的名稱、層次和作用;膈位置、外形,三個裂孔的名稱、位置和膈的作用。 掌握:背淺、深肌的位置和組成;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組成。腹股溝管、腹直肌鞘;軀干肌的肌性標志(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胸大肌、腹直肌和胸鎖乳突肌)。 領會:軀干肌的分部;胸腰筋膜;腹后群肌。
第五節 上肢肌
熟練掌握: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位置和作用 掌握:上肢帶肌的名稱、配布和作用;臂肌、前臂肌的分群前群的分層和作用;腋窩、肘窩和腕管。 領會:手肌的分群、分層、名稱和作用。
第六節 下肢肌
熟練掌握:大腿前、后群各肌名稱和作用;小腿三頭肌的作用。 掌握:髖肌的分群、名稱、髂腰肌及臀大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的分群、大腿內側群肌;小腿肌的分群和各群肌的名稱和作用;下肢肌的肌性標志 (臀大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腱、半腱肌腱、半膜肌腱、小腿三頭肌和跟腱、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肌間結構(梨狀肌上、下孔、股三角、收肌管、腘窩)。 領會:足肌的分群。
第二篇 內 臟 學
總論
熟練掌握:胸腹部的標志線和腹部的分區。 掌握:內臟的一般形態構造。 領會:內臟的概念、內臟的范圍和各系統的主要功能。
第三章 消化系統
本章主要介紹:消化管的組成及各部臟器的位置、形態結構;消化腺的組成、大消化腺的名稱、位置和形態結構。 熟練掌握:消化系統的組成以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咽峽的圍成;牙的形態和構造,乳牙和恒牙的牙式;舌的形態和粘膜特征;頦舌肌的作用;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開口的部位;咽的分部;食管的分部、狹窄的位置;胃的位置、形態和分部;小腸和十二指腸的分部;十二指腸大乳頭的開口位置;大腸的分部;闌尾的位置、形態以及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肝的形態和位置;肝外膽道系統的組成;膽囊的分部和膽囊底的體表投影;膽囊的位置;空腹和進食后膽汁的排出途徑。 掌握:上、下消化道的概念;腭扁桃體的位置;舌肌的配布和功能;咽各部形態結構及交通;空腸、回腸的位置和形態,十二指腸懸肌的概念;盲腸的位置和形態特點;結腸的分部、形態特點和各部的位置;直腸的形態、位置;肝的體表投影;膽總管和主胰管的匯合及開口部位;膽囊的功能;胰的位置、形態和分部。 領會:口腔的境界和分部;唇、頰和腭的形態;食管的狹窄距中切牙的距離;胃賁門、幽門的體表投影;肝的主要功能和肝段的概念;膽囊三角的概念;胰的功能。
不列入考試內容:牙周組織的概念;咽壁、食管、胃和小腸壁的構造;胃、肝、胰的鄰接。
第四章 呼吸系統
本章主要介紹:呼吸道的組成、各部形態結構特點和功能;肺的位置、形態結構和功能;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縱隔的概念及分部。 熟練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竇的名稱、位置和開口;喉的位置,喉腔的形態結構,喉的重要體表標志;氣管的位置、形態和構造,左、右主支氣管形態差異及其臨床意義;肺的位置、形態和分葉,肺門和肺根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和胸膜竇的位置。 掌握:鼻的組成、鼻腔的分部和鼻腔外側壁的結構;喉軟骨的名稱、喉的連接;氣管的分段;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肺和胸膜上、下界的體表投影;縱隔的概念和區分。 領會:鼻中隔的組成;喉肌的位置和作用;氣管切開的常見部位;肺門結構的排列關系,肺內支氣管和肺段的概念;縱隔內的主要結構。
不列入考試內容:外鼻的形態結構;氣管的鄰接
第五章 泌尿系統
本章主要介紹: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輸尿管、膀胱和女性尿道位置、形態結構特點及功能。 熟練掌握: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腎的位置、形態和構造;輸尿管的形態、分部;膀胱的位置、形態、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點;女性尿道的形態特點、開口位置。 掌握:腎的被膜和固定因素;輸尿管狹窄所在位置及其臨床意義;膀胱的毗鄰、膀胱與腹膜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 領會:腎段的概念和腎的體表投影。第六章 生殖系統
本章主要介紹:男、女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各臟器的位置、形態結構及功能;乳房位置、結構特點、會陰的概念。
第一節 男性生殖系統
熟練掌握:男性生殖系統的組成;輸精管的形態特點和分部;前列腺的形態、位置和主要毗鄰;男性尿道的分部、三個狹窄、三個擴大和兩個彎曲。 掌握:睪丸、附睪、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形態和位置。 領會:男性生殖系統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不列入考試內容:睪丸的構造;精索的組成;陰囊、陰莖。
第二節 女性生殖系統
熟練掌握:女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卵巢的形態和位置;輸卵管的形態特點和分部;子宮的形態、分部、位置、姿勢和固定裝置;陰道后穹的位置和主要毗鄰。 掌握:陰道的形態和位置;會陰的概念(廣義、狹義)和境界。 領會:乳房位置、形態和結構特點;陰道前庭的概念,陰道口和尿道外口的位置;尿生殖膈和盆膈的概念。
不列入考試內容:外生殖器的組成和結構;會陰肌。 第七章 腹 膜
本章主要介紹:腹膜與腹、盆腔臟器的關系;腹膜形成的各種結構。 熟練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小網膜的位置和分部;直腸膀胱陷凹和直腸子宮陷凹的位置和臨床意義。 掌握:腹膜與臟器的位置關系;大網膜的位置和功能;各系膜的名稱、位置和附著。 領會:網膜囊的概念;肝和胃的韌帶名稱和位置;腹膜的功能。
不列入考試內容:腹前壁下份的腹膜皺襞和窩。
第三篇 內分泌系統
第八章 內分泌器官
本章主要介紹:內分泌系統的組成;內分泌腺的名稱、位置和主要形態。 掌握:內分泌系統的組成及結構特點;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腦垂體、松果體等的形態、位置。
不列入考試內容:內分泌腺的功能。
第四篇 脈 管 系 統
掌握脈管系的組成。領會其功能意義
第九章 心血管系統
本章主要介紹:心血管系統的組成、血液循環途徑;心臟的位置、形態結構;動脈主干、主要分支及分布;靜脈系的組成及主要屬支。
第一節 總論
熟練掌握:心血管系的組成。 掌握:肺循環和體循環的概念。 領會: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領會血管吻合和側支循環的概念。
第二節 心臟
熟練掌握:心臟的位置、外形;心臟各腔的形態結構;心傳導系統的組成、位置和功能;左、右冠狀動脈的起始、行徑和主要分布區域;心包的構成;心尖的體表投影。 掌握:房間隔與室間隔的形態結構;冠狀竇的位置與開口。 領會:心的體表投影。
不列入考試內容:心壁的結構;心的纖維骨骼。
第三節 動脈
熟練掌握:動脈導管的位置;主動脈的起止及其分部;頸外動脈的主要分支和分布;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的形態位置與功能概況;腹主動脈不成對臟支及它們的各分支和分布;子宮動脈的行徑和分布。 掌握:肺動脈干、左右肺動脈的行徑;主動脈弓的起止、位置和分支;左、右頸總動脈的起始、位置和行徑;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的起止、行徑和分布;掌淺弓和掌深弓的組成;胸主動脈的行徑。肋間后動脈的行徑和分布;腹主動脈的行徑和分支;腹主動脈成對臟支的名稱和分布;髂總動脈、髂內動脈、骼外動脈、股動脈、腘動脈的起止、行徑和分布。常用動脈的搏動點和止血點(面動脈、顳淺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股動脈、足背動脈) 領會:頸內動脈在頸部的行徑;腹主動脈壁支的名稱和分布;脛前、后動脈的行徑和分布。
不列入考試內容:胸主動脈的臟支、腹主動脈壁支的名稱和分布;
第四節 靜脈
熟練掌握:上腔靜脈的組成;頭臂靜脈的組成和行徑;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的行徑及注入部位;大隱靜脈的起始、行徑、注入部位及屬支。肝門靜脈的組成和屬支。 掌握:面靜脈與海綿竇的交通;頸內靜脈的起止、行徑和主要屬支;鎖骨下靜脈和腋靜脈的起止、行徑;頸外靜脈的行徑和屬支;奇靜脈的起止、行徑;睪丸(或卵巢)靜脈的行徑。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系間的交通。 領會:靜脈系的組成及靜脈的結構特點;下腔靜脈、髂總靜脈、髂內靜脈、髂外靜脈起止與行徑。小隱靜脈的起始、行徑和注入部位;
不列入考試內容:上、下肢深靜脈。
第十章 淋巴系統
本章主要介紹:淋巴系的組成和功能、各部的結構和配布特點。 熟練掌握:淋巴系的組成和功能;胸導管的起始、行徑、注入及收集范圍;腋淋巴結群的位置及收集范圍;腹股溝淺、深淋巴結的位置及收集范圍;脾的形態、位置。 掌握:右淋巴導管的組成、注入及收集范圍;下頜下淋巴結、頸外側深、淺淋巴結的位置、收集范圍和輸出管的去向;肺門淋巴結的位置及收集范圍;頸干、鎖骨下干、支氣管縱隔干、腸干和腰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圍。 領會:胸部各淋巴結群的位置;腹腔淋巴結、腸系膜上、下淋巴結和腰淋巴結的位置及收集范圍;髂內、外淋巴結的位置和收集范圍;腘淋巴結的位置和收集范圍;胸腺的形態和位置。
不列入考試內容:胸壁和腹壁的淋巴結
第五篇 感覺器官
領會感受器與感覺器官的關系。領會感受器的分類。
第十一章 視 器
本章主要介紹:眼球和眼副器的組成、各部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熟練掌握:眼球壁各層的分部及特點;眼的屈光系統;房水的循環;眼球外肌的名稱和功能。 掌握:晶狀體和玻璃體的形態、位置和功能;眼副器的組成和功能;結膜的分部;淚器的組成。 領會:眼瞼的構造;房水的生理功能。
不列入考試內容:眶脂體;眼的血管。
第十二章 前庭蝸器
本章主要介紹:前庭蝸器的組成、各部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熟練掌握:中耳的組成;鼓室六壁的名稱及各壁上的主要結構;內耳的組成;骨迷路的組成;膜迷路的組成;位覺感受器和聽覺感受器的名稱和位置。 掌握:前庭蝸器的組成和功能;外耳道的形態和幼兒外耳道的特點;聽小骨及聽小骨肌的名稱及作用;咽鼓管的分部、開口位置及作用。 領會:外耳的組成;幼兒咽鼓管的特點;乳突竇和乳突小房。
不列入考試內容:聲波的傳導。
第六篇 神 經 系 統
總 論
主要介紹:神經系統的區分;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熟練掌握:神經系統的區分;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掌握:神經系統活動的方式;反射弧的組成。 領會:神經系統在機體中的作用和地位;神經元的構造和分類;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中膠質細胞的名稱和作用;有髓纖維和無髓纖維的結構。
不列入考試內容:神經膠質。
第十三章 周圍神經系統
本章主要介紹:脊神經、腦神經和內臟神經。
第一節脊神經
熟練掌握:脊神經的構成、區分、纖維成分和分支;頸叢皮支的淺出部位;膈神經的行徑、分布;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肌皮神經、腋神經、股神經、閉孔神經、坐骨神經、脛神經、腓總神經的行徑、分布;胸神經前支分布的節段性。 掌握:頸叢、臂叢、腰叢和骶叢的組成和位置;胸長神經分布。 領會:脊神經分支分布情況;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腋神經、脛神經、腓總神經損傷后的主要表現;陰部神經、臀上神經、臀下神經的行徑。
不列入考試內容:頸叢皮支、胸背神經、股外側皮神經、股后皮神經。
第二節 腦神經
熟練掌握:腦神經名稱、順序、進出顱的部位、性質和分類(感覺、運動、混合性及含副交感纖維的腦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副神經的行徑和分布;三叉神經、面神經、迷走神經的主要分支、主干行徑、分布。 掌握:視神經行徑;三叉神經節的位置、性質;四對副交感神經節的位置和節前纖維來源和節后纖維去向。 領會:嗅神經的分布;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面神經、副神經損傷后主要表現。
不列入考試內容:迷走神經腹部分支。
第三節 內臟神經
熟練掌握:節前纖維和節后纖維的概念;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部位;交感神經節前、節后纖維的三個去向;內臟大、小神經;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部位。 掌握:交感干的位置和組成;主要的椎前節的名稱、位置;灰、白交通支的概念。 領會:內臟神經的區分和分布;動眼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副交感纖維的換元部位和節后纖維分布;迷走神經副交感纖維分布;盆內臟神經起始、分布;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主要區別。
不列入考試內容:內臟運動神經與軀體運動神經的區別;內臟感覺神經。
第十四章 中樞神經系統
本章主要介紹:脊髓和腦的外形和內部結構;腦和脊髓的傳導通路;腦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腦脊液循環。
第一節 脊髓
熟練掌握:脊髓的位置、上下端水平和外形(膨大、縱溝、脊髓圓錐、馬尾);脊髓節段的概念;脊髓橫切面上灰、白質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稱;脊髓主要上行纖維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腦束)和下行纖維束(皮質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掌握:脊髓灰質后角固有核、側角中間外側核、骶副交感核、前角細胞的位置及功能。 領會:脊髓節段與椎骨的位置對應關系;脊髓損傷后的臨床表現。
不列入考試內容:脊髓灰質的板層構筑;脊髓其它上、下行纖維束和固有束的位置及功能;脊髓的功能。
第二節腦
熟練掌握:腦干的組成和外形;腦干內腦神經核的名稱及其與腦神經的關系和功能;錐體束、內側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側丘系的起止和功能;小腦的位置、外形、分葉和機能;大腦半球的主要溝裂、分葉和各葉的主要溝回;軀體運動區、軀體感覺區、視區、聽區和語言中樞的位置;內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通過的主要纖維束。 掌握:腦干內神經核的分類;腦神經核的機能分類;間腦的位置及分部;背側丘腦特異性中繼核團的名稱、纖維聯系和功能;后丘腦內、外側膝狀體的纖維聯系和功能;下丘腦與垂體的關系;基底核的組成和位置,新、舊紋狀體的組成和機能;胼胝體的位置;內囊損傷后的臨床表現。 領會:腦干內非腦神經核的名稱和位置;腦干網狀結構的概念;腦干的功能;大腦半球白質纖維的分類;邊緣系統的概念。
不列入考試內容:腦干網狀結構的概念;背側丘腦腹后核以外的核;邊緣系統。
第三節 腦和脊髓的傳導通路
熟練掌握:意識性本體感覺、痛、溫覺和粗觸覺、視覺和聽覺上行傳導通路的組成,上、下運動神經元的概念及損傷后的表現;皮質脊髓束和皮質核束的組成。 掌握:各傳導束不同部位損傷后的表現。 領會:瞳孔對光反射的定義及反射通路的組成與損傷后的表現。:錐體外系的概念
第四節 腦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腦脊液循環
熟練掌握:脊髓被膜的層次;硬膜外隙和蛛網膜下隙的概念和臨床用途;硬腦膜的形態特點、形成物;腦的動脈來源、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大腦動脈環的組成和位置; 掌握:終池、小腦延髓池、蛛網膜粒、脈絡叢的概念;硬腦膜竇;海綿竇的位置和交通、穿經海綿竇的結構;大腦前、中、后動脈的起始和分布;腦室系統的組成,腦脊液的產生和循環途徑;側腦室、第三、四腦室的位置及連通。 領會:脊髓和腦的蛛網膜、軟脊膜的形態特點。
不列入考試內容:大腦淺、深靜脈的回流;脊髓的動脈和靜脈;腦屏障的概念和組成。
附錄: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
1.屈髖關節又伸膝關節的肌肉是( ) A 股二頭肌B 縫匠肌 C 半腱肌 D 股四頭肌
2.有關節唇的關節是( ) A 胸鎖關節B 肘關節 C 髖關節 D 下頜關節
3.沒有結腸帶的腸管是 A直腸B乙狀結腸 C升結腸D盲腸
4.十二指腸大乳頭的位置是( ) A 十二指腸上部 B 十二指腸降部 C 十二指腸水平部D 十二指腸升部
5.直腸上動脈發自( ) A 腸系膜上動脈B 腸系膜下動脈 C 髂內動脈 D 陰部內動脈
6.奇靜脈注入( ) A 上腔靜脈B 左靜脈角 C 右靜脈角D 左頭臂靜脈
7.經過枕骨大孔的動脈是( ) A 椎動脈 B 頸外動脈 C 腦膜中動脈D 頸內動脈
8.屬感覺性腦神經的是( ) A第Ⅲ對 B第Ⅳ對 C 第Ⅴ對 D第VI對
9.支配大腿內側肌群的神經主要是( ) A股神經 B坐骨神經 C閉孔神經 D腓總神經
10.不屬于基底核的是( ) A 尾狀核 B 豆狀核 C 下橄欖核 D杏仁體
二、填充題
1.關節的基本構造包括、和。 2.股三角由、和圍成。 3.構成喉的軟骨有、、、。 4.食管的三個狹窄分別位于、、。 5.位于頸部的內分泌腺有、。 6.心傳導系由、、和組成。 7.營養甲狀腺的動脈有和。 8.胸導管起始部的膨大為,由、和匯合而成。 9.眼球壁中膜自前向后可分為、、3部分。 10.斜角肌間隙由、和圍成。
三、名詞解釋
頸動脈小球 椎間盤 齒狀線 蛛網膜粒 視神經盤
四、簡答題
1.舉例說明直接連結的三種形式。 2.主動脈分哪幾部?如何分? 3.腦干自下而上分哪幾部?各部分別連哪幾對腦神經?
五、論述題
1.一男性腎結石患者,結石從腎排出體外,易在何部位滯留? 2.試述右心室內的主要形態結構,闡明右心室內血液單向流動的形態學基礎。 3.試述內囊的位置、分部。一側內囊損傷可出現哪些癥狀,為什么?
第二部分 生理學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生理學是研究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因此生理學課程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藥學專業(獨立本科段)的應考者所必須掌握的一門課程,一定的生理學知識對于應考者學習、理解和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至關重要。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考者應達到以下要求: 1、掌握生理學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生理學中一些重要的生命現象產生的基本機制; 3、掌握生理學中一些重要的生命現象調控的機制。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的基礎課程為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和生物學,它們系統地介紹了人體的基本構造及基本生命現象的形成,系統地了解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和生物學對于學好生理學十分重要。 大綱將教材內容分為“熟練掌握”、“掌握”和“領會”三級要求。熟練掌握:對其內容能夠透徹理解,牢固記憶,并結合功能或臨床靈活運用;掌握:對其內容能夠清楚理解,記住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領會:對其內容能有總括的認識和理解,并記住內容的梗概。 (四)自學教材
本課程第二部分使用教材為:《生理學》,戈應濱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緒 論
本章主要介紹(1)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2)生理功能的調節;(3)生理功能的自動控制原理。 熟練掌握:(1)機體的內環境與穩態:體液和內環境穩態的概念;(2)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方式:神經調節(反射,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體液調節(神經-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的概念。 掌握:負反饋和正反饋控制系統。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本章主要介紹(1)細胞膜的基本結構和物質轉運功能;(2)細胞的生物電及其活動的本質;(3)細胞的信息跨膜傳遞機制;(4)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掌握:膜的物質轉運功能:單純擴散、通道轉運和主動轉運的概念。 掌握:(1)靜息電位的定義及產生機制;(2)動作電位的定義及產生機制;(3)閾電位的概念 領會:興奮收縮耦聯的概念和鈣離子在收縮舒張過程中的作用。 掌握:前負荷和后負荷第三章 血 液
本章主要介紹(1)血液的基本組成與理化特性;(2)血細胞生理;(3)血液凝固、抗凝與纖溶系統; (4) 血型。 領會: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掌握:(1)血漿滲透壓;(2) 血液的基本功能; (3) 紅細胞的數量和形態及紅細胞的功能;(4)血小板的數量與功能;(5)血液凝固的概念和基本過程;(6) AB0血型系統。第四章 血液循環
本章主要介紹(1)心臟的生物電活動;(2)心臟的泵血功能;(3)血管生理;(4)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5)器官循環。心臟的生物電活動: 領會:(1)工作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靜息電位的概念及其形成機制,動作電位的概念、分期及其形成機制;(2)自律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心肌的電生理特性: 領會:(1)心肌細胞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及其與收縮活動的關系;(2)期前收縮與代償間歇;(3)自動節律性:心臟自動節律起搏的機制;(4)決定和影響心肌自律性的因素。 熟練掌握:心臟的泵血功能;(2)心動周期的概念(3)心臟泵血功能評定(心輸出量和射血分數)指標的概念。 領會: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前負荷、后負荷、心肌收縮能力和心率。 掌握:(1)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2)阻力血管、交換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概念。血管生理: 熟練掌握:(1)動脈血壓的形成和正常值;(2)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3)中心靜脈壓。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掌握:(1)心臟和血管的神經支配、心交感神經和心迷走神經的作用;(2)心血管中樞的概念;(3)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4)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和血管升壓素的作用。第五章 呼 吸
本章主要介紹(1)肺通氣;(2) 氣體交換;(3)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4) 呼吸運動的調節。 掌握:(1)呼吸的概念;(2)肺通氣:肺通氣的概念、原理及肺通氣的動力。 領會:(1)呼吸運動時肺內壓的變化;(2)胸內負壓的成因及其生理意義;(3)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及其生理意義。 掌握:肺通氣功能的指標 肺容量、潮氣量、肺活量、時間肺活量和肺泡通氣量的概念。 掌握:氣體交換的動力和氣體交換的過程。 領會:影響氣體交換的因素。 掌握: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1)氧的運輸:血紅蛋白與氧的可逆結合、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飽和度;(2)二氧化碳的運輸:碳酸氫鹽和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運輸。 領會:呼吸中樞的概念、各級呼吸中樞在呼吸運動調節中的作用和地位。 掌握:動脈血液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及氫離子濃度變化對呼吸運動的影響、影響途徑及意義。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本章主要介紹(1)消化系統概述;(2)口腔內消化;(3)胃內消化;(4)小腸內的消化;(5)大腸內消化;(6) 各種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 熟練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胃內消化: 熟練掌握:胃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 領會:(1)胃液分泌的調節;(2)胃運動的形式和胃運動的調節;(3)胃排空及嘔吐。 小腸內消化: 熟練掌握:胰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調節。 領會:膽汁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調節。 第七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本章主要介紹(1)能量代謝;(2)體溫及其調節。 掌握:(1)能量代謝的概念;(2)食物的熱價、氧熱價、和呼吸商;(3)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4)基礎代謝及基礎代謝率的概念;(5)體溫的概念及其正常變動。 領會:體溫調節中樞。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泄
本章主要介紹(1)腎臟的結構特點及腎血流量;(2)腎小球的濾過功能;(3)腎小管和集合管的轉運功能;(4)尿生成的調節;(5)尿液、尿液的濃縮和稀釋及其排放。 領會:尿生成的基本過程。 掌握:腎小球的濾過功能:(1)有效濾過壓;(2)腎小球濾過率;(3)影響腎小球的濾過因素。 掌握:(1)滲透性利尿的原理;(2)抗利尿激素、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作用。
第九章 感覺器官
本章主要介紹(1)感受器和感覺器官概述;(2)視覺器官;(3)聽覺器官; (4)內耳的平衡感覺功能;(5)嗅覺和味覺。 掌握: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的定義。 領會:(1)眼的折光成像原理 (2)眼的調節;(3)眼的折光和調節能力異常;(4)視網膜的兩種感光換能系統;(5)晚光覺與晝光覺;(6)視力、視野、明/暗適應
第十章 神經系統
本章主要介紹(1)神經元活動的一般規律;(2)反射活動的一般規律;(3)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4)中樞神經系統的運動功能;(5)中樞神經系統對內臟功能的調節;(6)腦的高級功能;(7)腦的電活動與睡眠。 掌握:(1)神經元的一般結構與功能;(2)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3)神經纖維的興奮傳導特征;(4)突觸的概念。領會:(1)突觸傳遞的過程:興奮性突觸后電位和抑制性突觸后電位;(2)神經遞質:外周遞質和中樞神經遞質的概念,(3)受體:受體的概念; 主要的遞質和受體系統(乙酰膽堿及其受體,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及其受體)。 掌握:中樞興奮傳遞的特征。領會:(1)感覺投射系統(特異投射系統,非特異投射系統)的功能;(2)大腦皮層的感覺分析功能:大腦皮層的特異性感覺代表區及投射特征;(3)視覺代表區和聽覺代表區;(4)痛覺感受器;(5)內臟痛的特征;(6)牽涉痛定義。 領會:(1)脊髓運動神經元與運動單位的概念;(2)脊休克的概念;(3)小腦的功能;(4)大腦皮層主要運動區及功能特征。 掌握:(1)植物神經系統的結構特征及功能特征;(2)下丘腦的功能。 領會:(1)覺醒、睡眠與腦電活動;(2)條件反射的形成。
第十一章 內分泌
本章主要介紹(1)內分泌系統和激素的基本概念;(2)下丘腦與垂體;(3)甲狀腺;(4)甲狀旁腺和甲狀腺C細胞;(5)腎上腺皮質和腎上腺髓質;(6)胰島;(7)前列腺素和松果體激素。 掌握:(1)激素的定義;(2)激素的分類和作用及其一般作用特征;(3)激素的作用原理;(4)激素分泌的調節。 領會:下丘腦與垂體功能的聯系。 掌握:下丘腦調節性多肽及其作用。 掌握:(1)腺垂體激素的種類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調節;(2)神經垂體激素的種類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調節。 掌握:甲狀腺(1)甲狀腺激素合成的原料;(2)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調節。 領會:甲狀旁腺與調節鈣、磷代謝的激素 (1)甲狀旁腺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2)降鈣素和維生素D的生理作用。 掌握:腎上腺:(1)糖皮質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調節;(2)腎上腺髓質激素的作用。胰島:(1)胰島的分泌細胞及其分泌的激素;(2)胰島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3)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 領會:松果體和前列腺素的生理作用。
附錄: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
1、細胞興奮時,共有的特征是產生( ) A、神經活動 B、肌肉收縮 C、腺體分泌 D、動作電位
2、機體穩態是指( ) A、細胞內液理化性質保持不變 B、細胞外液理化性質保持不變 C、細胞內液化學成分相對恒定 D、細胞外液理化性質相對恒定
3、在骨骼肌興奮收縮偶聯中起關鍵作用的離子是( ) A、Na+ B、Cl- C、Ca2+ D、K+
4、關于內源性凝血陳述,正確的是( ) A、由因子Ⅻ的激活開始 B、所需時間較外源性凝血短 C、不需要因子Ⅴ參與 D、不需要Ca2+的參與
5、在心室等容收縮期時( ) A、房內壓>室內壓>主動脈壓 B、房內壓<室內壓>主動脈壓 C、房內壓<室內壓<主動脈壓 D、房內壓>室內壓<主動脈壓
6、心室收縮的前負荷是指( ) A、心室舒張末期充盈量 B、大動脈血液充盈量 C、平均動脈血壓 D、主動脈血壓
7、形成心室肌動作電位平臺期的主要離子流是( ) A、K+內流,Na+內流 B、Ca2+內流,Na+內流,K+外流 C、Ca2+內流,K+外流 D、Ca2+外流,K+內流
8、血漿蛋白質減少引起組織水腫的原因是( ) A、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B、毛細血管壓升高 C、有效濾過壓增大 D、靜脈回流障礙
9、胸膜腔內的壓力是由下列那個因素形成的( ) A、大氣壓-非彈性阻力 B、大氣壓+肺回縮力 C、肺內壓-跨肺壓 D、大氣壓-肺回縮力
10、 呼吸頻率加倍,潮氣量減半時,將使( ) A、每分通氣量增加 B、肺泡通氣量增加 C、每分通氣量減少 D、肺泡通氣量減少
二、填空題
1、非條件反射是先天遺傳的, 反射是后天獲得的。 2、反饋信息使控制信息減弱的稱為 反饋。 3、細胞產生動作電位時,其上升支(除極相)是由 ,下降支是由K+外流引起的。 4、 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是 與心率。 5、 血漿晶體滲透壓主要是由血漿中 物質構成。 6、 在心肌細胞一次興奮過程中,細胞的興奮性發生了周期性的變化,它們是 、相對不應期和超常期。 7、 食物的消化有 與化學性消化兩種形式。 8、 矯正遠視眼時,可佩戴適度 。 9、 視網膜有 和視桿細胞兩種感光細胞。 10、 影響紅細胞成熟的因素有 和維生素B12。
三、名詞解釋
1、興奮性 2、胃的容受性舒張 3、呼吸商 4、肺通氣/血流比值 5、突觸
四、簡答題
1、簡述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 2、簡述尿生成的過程。
五、論述題
1、試述心室肌工作細胞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 2、試述下丘腦的生理功能? 3、試述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 4、興奮在突觸傳遞過程中有哪些特點。 5、試述動脈血中PCO2升高、PO2降低和氫離子濃度升高對呼吸運動的影響及其機制。 6、試述降壓反射對動脈血壓的調節。 7、試述甲狀腺激素的生理學作用及分泌調節。 8、試述糖皮質激素的生理作用。 9、試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人體解剖生理學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內容多、難度較大,應考者在復習迎考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相關內容,熟知課程的基本要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學習能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2、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關于考核的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段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 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內容后,應認真進行自測,這一過程可幫助應考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人體解剖生理學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核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30%;“掌握”為70%。 3、試題難易程度可分為三擋:易、較易、較難這三擋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3:4:3。 4、試題主要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論述題等類型(見附錄)。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其中人體解剖學占40分,生理學占60分。60分為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