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三生物知識點匯總 |
染色體變異 | 1、染色體變異:光學顯微鏡下可見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或者染色體數目變異。2、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指細胞內一個或幾個染色體發生片段的缺失(染色體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體...[詳細] |
環境污染的防治 | 1、我國防治環境污染的對策:加強法律意識,依法保護環境;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利用高科技進行防治;把生物科學應用于環境保護中。2、在生物凈化中綠色植物和微生物起著重要作用...[詳細] |
環境污染的危害 | 1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點是化學性質穩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體內積累不易排出。因此生...[詳細] |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 1、生物多樣性:遺傳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2、就地保護: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將包含保護對象的一定面積的區域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3、遷地保護:將物種...[詳細] |
1、生態學: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叫做~。2、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3、種內關系: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的關系...[詳細] |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 1、過度繁殖:任何一種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強,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的后代表現為過度繁殖。 2、自然選擇:達爾文把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作自然選擇3、種群:...[詳細] |
人類遺傳病與優生 | 1、遺傳病是指因遺傳物質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類。 2、單基因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屬于單基因遺傳病。3、多...[詳細] |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 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結構的改變,包括DNA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2、基因重組:是指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3、自然突變:有些突變是自然發生的,這叫~。4、誘發突變...[詳細] |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 1、對于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不是種子。 2、種子的形成和萌發:①種子是由種皮、胚和胚乳構成的。②胚的發育:受精卵有絲分裂產生一行細胞形成胚柄...[詳細] |
基因的分離規律 | 離子反應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 ,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實質上就是離子之間的相互反應。離子間的反應是趨向于降低離子濃度的方向進行。離子反應通常用離子方程式來表示...[詳細] |
基因的表達 |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間斷的直線排列,每個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 2、遺傳信息...[詳細] |
DNA的結構和復制 | 1、DNA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與T配對,G與C配對。 2、DNA復制: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來合成子代DNA的過程。DNA的復制實質上是遺傳信息的復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詳細] |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1、T2噬菌體:這是一種寄生在大腸桿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存在于頭部內的DNA所構成。它侵染細菌時可以產生一大批與親代噬菌體一樣的子代噬菌體。2、細胞核遺傳:染色體...[詳細] |
生物遺傳學基本規律解題方法 | 1、基因的分離規律:A、只涉及一對相對性狀;B、雜合體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3∶1;C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2、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A、有兩對(及以上)相對性狀(兩對等...[詳細] |
生物的呼吸作用 |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體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過程。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把糖類等...[詳細] |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 1、同化作用(合成代謝):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儲存能量,這叫做~。2、異化作用(分解代謝):同時,生物體又把組成自 ...[詳細] |
神經調節與行為 | 1、趨性:是動物對環境因素刺激最簡單的定向反應,如某些昆蟲和魚類的趨光性,臭蟲的趨熱性,寄生昆蟲的趨化性等,它們都與神經調節有關。 2、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條件反射按一定...[詳細] |
體液調節 | 1、體液調節: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過體液的傳送,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2、垂體: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借漏斗柄連于下丘腦,呈橢圓形...[詳細] |
植物的激素調節 | 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詳細] |
細胞的分化 | 1、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相同細胞(細胞分化的起點)的后代,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的穩定性差異的過程。2、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育成整個生物...[詳細] |
新陳代謝與酶 | 1、酶:是活細胞(來源)所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類有機物。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合成酶的場所主要是核糖體,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應:酶所...[詳細] |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 1、水分代謝:指綠色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利用和散失。 2、半透膜:指某些物質可以透過,而另一些物質不能透過的多孔性薄膜。3、選擇透過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運載物質的...[詳細] |
植物的礦質營養 | 1、植物的礦質營養:是指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2、礦質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有13種.其中大量元素7種N...[詳細] |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 |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結構復雜、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變成為結構簡單、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機物。2、營養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通...[詳細] |
光合作用 | 1、光合作用:發生范圍(綠色植物)、場所(葉綠體)、能量來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產物(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和氧氣)。語句:1、光合作用的發現:①1771年英國科學家...[詳細] |
新陳代謝與ATP | 1、ATP的結構簡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縮寫,結構簡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鍵,-代表普通化學鍵。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鍵...[詳細] |
細胞增殖 |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布著一些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詳細] |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 1、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2、亞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3、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詳細] |
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 1、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詳細] |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 1、趨性:是動物對環境因素刺激最簡單的定向反應,如某些昆蟲和魚類的趨光性,臭蟲的趨熱性,寄生昆蟲的趨化性等,它們都與神經調節有關。 2、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條件反射按一定...[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