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顏寧院士受邀在華中科技大學作報告
2025-04-23 10:18
華中科技大學
作者:

  4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受邀在華中科技大學作題為“從結構生物學到結構學——酷尋:以冷凍電鏡探索未知世界”的報告。

  從“視覺”這一提供信息最多的感官導入,顏寧介紹了“看到”對于科學研究的價值,尤其是對結構生物學而言,深入幽微的“看到”的重要性。“結構決定功能”,從鉆石和石墨的分子結構的差異切入,她以生動的案例闡釋了結構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及價值。“跨膜運輸蛋白確實是最難的,我還是很想讓我的科研成果寫進教科書的,所以我就義無反顧地去做了。”

  顏寧以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和鈉離子通道(Nav)的研究為例,闡釋了結構生物學如何揭示疾病機理。她提到,解析這些蛋白的動態構象變化,不僅為糖尿病、疼痛治療提供了新思路,更推動了人類對生命本質探索的進程。

  “冷凍電鏡技術讓‘不可能’成為可能。”顏寧介紹,傳統X射線晶體學受限于蛋白結晶難題,而冷凍電鏡突破性地實現了對膜蛋白等復雜結構的原子級觀測。她將這項技術比作“分子攝像機”,可捕捉蛋白質動態工作的全過程。“華科大馬上有冷凍電鏡平臺了,這是很好的工具,不管你是不是學結構生物學的,都可以去運用它。”

  “世界是你們的,要有好奇心、想象力、不設限。”在交流提問環節,當學子問到計算機與生物如何結合時,顏寧這樣勉勵學子勇敢踏上學科交叉的路。當被問及如何度過科研中那些痛苦的時刻時,顏寧表示,一方面痛苦可能來源于知識儲備尚不到位,另一方面來看,未知的越多說明研究前景越廣闊,“出成果的那一刻就是把好幾年的痛苦換成了一瞬間的幸福,那一瞬間幸福的濃度會特別高。”針對AI在該領域的應用,顏寧分析了AI的潛力與局限性,“實驗才是驗證真理的最終標準”

  顏寧簡歷

  顏寧,1977年11月出生于山東濟南章丘,2000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2004年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獲得博士學位,并在該系繼續博士后研究;2007年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12年成為終身教授,2013年成為拜耳講席教授。2017-2022年受聘普林斯頓大學,成為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2022年12月受聘成為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深圳醫學科學院(籌)創始院長。2023年3月受聘兼任深圳灣實驗室主任。現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兼)。

  長期從事跨膜運輸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和鈣離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與病理意義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結構,為理解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及藥物開發提供了分子基礎。目前主要致力于針對疼痛的發病機理研究與藥物研發。

  其科研成果獲得國內外廣泛認可,于2005年獲得Science/AAAS和GE Healthcare “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2012年獲得美國HHMI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中國優秀青年女科學家獎”;2014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5年獲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2018年獲亞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聯盟(FAOBMB)“卓越研究獎”;2019年獲得以色列魏斯曼研究所頒發的國際“女科學家獎”;2020年獲得女科學家組織頒發的佛羅倫斯?薩賓杰出研究獎;2021年獲得國際生物物理協會頒發的Anatrace膜蛋白研究獎。2019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21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2023年先后當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外籍成員(會士, Associate Member)、中國科學院院士。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相關新聞
華中科技大學 2025-04-18 14:33
華中科技大學 2025-04-01 10:19
華中科技大學 2025-03-17 09:45
華中科技大學 2025-03-14 12:02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