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平安理念,助力夢想實現”,為了使留學人員提高防范意識,降低安全風險,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整理近期留學安全案例,定期發布中國留學生安全提醒。請留學人員多多關注!
關鍵詞:自然災害
平安留學提醒:
目前,洛杉磯山火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洛杉磯聯合學區大多數學校已復課。目前無中國公民在山火中傷亡的報告。未來數天日本全國范圍內將有大范圍降雪,提醒廣大在日留學生密切關注氣象預警、交通路況和防災信息。
安全提醒:提醒南加州中國留學生繼續妥善防范應對洛杉磯山火災害
目前,洛杉磯山火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局部區域火災風險仍為最高等級。至少24人在火災中死亡,另有多人失蹤。當地警方持續加強對強制撤離區域的巡邏保護,多人因違反宵禁令、攜帶隱蔽槍支和毒品、假扮消防員進出房屋等被逮捕。據當地氣象部門預報,洛杉磯地區將出現新一輪強風和干燥天氣,對滅火工作不利。洛杉磯聯合學區大多數學校已復課。目前無中國公民在山火中傷亡的報告。
駐洛杉磯總領館再次提醒南加州中國公民持續關注山火動態,提前做好應急準備,聽從政府疏散命令,不要隨意進入強制撤離區。強化安全意識,防范應對搶劫或盜竊等違法犯罪活動,高度警惕與山火相關的欺詐性捐款及冒充當地災害管理、消防救援部門工作人員等火災救援騙局,確保人身財產安全。留學人員留意并遵守所在學校、社區指引,與家人保持聯絡。如遇緊急情況,請及時撥打911報警求助(可要求中文服務)。如有中國公民傷亡,請即聯系總領館。
登錄洛杉磯消防局網站查看山火動態:
https://www.lafd.org/
登錄洛杉磯郡網站查看應急信息:
https://www.lacounty.gov/emergency/
安全提醒:駐日本大使館提醒在日中國留學生注意防范冬季極端天氣
近日,日本氣象廳發布消息,未來數天日本全國范圍內將有大范圍降雪,特別是北陸地區、新潟縣、東北地區靠日本海一側將大量積雪。日本國土交通省稱暴雪恐導致公共交通延誤、高速公路禁止通行,呼吁民眾減少非緊急必要外出。
駐日本大使館提醒廣大在日同胞和赴日游客密切關注氣象預警、交通路況和防災信息,避免在極端惡劣天氣條件下出行。注意防范路面濕滑、雪崩等災害風險,確保人身安全。如遇緊急情況,及時向日本警方報案,并聯系駐日本使領館求助。
日本緊急求助電話:110(警察)、119(消防、急救)、118(海上事故、海難)
日本氣象廳中文信息網站:
https://www.data.jma.go.jp/multi/index.html?lang=cn_zs
安全提醒:駐日本大使館提醒在日中國公民特別是留學生警惕防范電信詐騙
近期,針對海外留學生群體的電信詐騙案件頻發。詐騙分子或是偽裝成校友聲稱可“低價換匯”,或是假扮學校工作人員騙取“學雜費”,還冒充公檢法誘使當事人支付所謂“保釋金”,甚至脅迫留學生自編自演“虛擬綁架”欺騙父母打款。
春節假期臨近,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再次提醒在日中國公民,特別是在日留學生群體,注意防范電信詐騙,并周知親朋好友共同防范:
一是保護好個人信息。中日兩國政府部門都不會通過電話以任何理由索要個人信息。如接到陌生電話,可不主動應答,若來電播放錄音則立即掛斷。要做到“遇事不慌”“堅決不信”“要錢不給”,切實保護好個人姓名、住址、家庭情況、銀行賬戶等關鍵信息。
二是警惕電信詐騙套路。中國公檢法機關絕對不會通過電話、微信等其他形式辦案,絕對不會通過境外社交平臺進行視頻審訊,也絕對不會提供“安全賬戶”讓當事人遠程轉賬匯款。任何要求匯款的電話都應視為可疑詐騙,應及時向家人、警方確認信息真偽,切勿輕易轉賬匯款。
三是及時向警方報案。如不幸上當受騙,請第一時間向日本當地警方報案、向國內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報案(報警電話:86+區號+110),盡快聯系本人開戶行并要求采取止付、凍結等相應措施。如無法直接向國內公安機關報案,可通過國內近親屬及時報案,并向報案地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請求幫助,也可撥打110后請其協助轉接反詐中心。
日本報警電話:110、03-3501-0110(中文)。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24小時):
+86-10-12308、+86-10-65612308
安全提醒:提醒在瑞中國公民特別是留學生增強安全意識、防范各類詐騙
近期,中國駐瑞士大使館接到多名中國公民電話反映遭遇電信詐騙,現對有關案例進行總結,請在瑞中國公民特別是留學生提高警惕,增強安全意識,防范各類詐騙。
一、冒充公檢法和虛擬綁架詐騙
典型案例:
近日,中國留學生王某接到自稱中國駐瑞士使館電話,稱其名下一張手機卡涉嫌撥打詐騙電話,要求王某向公安機關報案,電話隨即轉接至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王某通過Skype軟件與“民警”建立視頻聯系,“民警”稱其涉及一起跨國洗錢大案,危及人身安全,并發送“警官證”、“逮捕令”,要求其簽署“保密協議”,進行24小時視頻或音頻監控。
王某在“民警”恐嚇與操控下,拍攝假裝自己被綁架的視頻,離開原居所,停用原手機卡,購買新手機卡與“民警”聯系,交出個人微信賬號及密碼,并向“民警”提供的銀行賬戶轉去“保釋金”28萬元人民幣。“民警”隨后失聯,王某意識到被騙,在聯系上家人后得知,有人通過其個人微信向父母發送其此前拍攝的假裝被綁架視頻,索要“贖金”,所幸父母未上當受騙。
詐騙手法分析:
(一)詐騙分子預先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受害人個人信息,通過技術手段將來電顯示偽裝成中國駐瑞士使領館、國內公安部門等電話,提供虛假姓名職務,報出受害人詳細信息,從而騙取信任。
(二)詐騙分子通過社交聊天軟件與受害人建立視頻聯系后,通過假警服、偽造的“警官證”、“逮捕令”、“保密協議”等進一步迷惑欺騙受害人,使其越陷越深。
(三)詐騙分子以涉嫌跨境洗錢威脅受害人安全為由頭,誘騙受害人與外界斷絕聯系,拍攝假視頻,交出個人微信賬號及密碼,同時敲詐勒索其家人。
平安留學提醒:
電話辦案全是假。中國駐外使領館或國內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聊天軟件與當事人溝通刑事案件,不會發送“警官證”、“逮捕令”、“保密協議”等文件,更不會以電話方式要求當事人匯款。如接到疑似詐騙電話,建議立即掛斷,避免糾纏。如有必要,可撥打駐瑞士使領館領事保護電話核實。
二、換匯詐騙
典型案例一:
2024年5月,詐騙分子以“優惠匯率”誘使李某交出瑞郎現金,承諾向李某國內銀行賬戶轉入人民幣;誘使趙某向詐騙分子提供的銀行賬戶轉賬,承諾向趙某提供瑞郎現金。詐騙分子分別單線聯絡李某和趙某,杜絕雙方提前直接聯系,并促成雙方線下見面換匯。
李某、趙某線下見面期間,趙某向詐騙分子提供的銀行賬戶完成轉賬,詐騙分子在收到轉賬后失聯,而李某因遲遲未收到人民幣轉賬,未將其準備好的瑞郎現金交給趙某。趙某蒙受經濟損失,懷疑李某是詐騙分子,而李某雖未遭受經濟損失,但因擔憂招致法律風險,拒絕配合甚至阻礙趙某報警,雙方發生矛盾糾紛。
典型案例二:
2024年12月,鄧某通過案例一中的方式,向另一名需要私下換匯的僑胞提供瑞郎現金,隨后收到國內銀行人民幣轉賬。然而兩日后,其銀行賬戶因涉“不合法交易或詐騙犯罪行為”被凍結。
平安留學提醒:
私下換匯風險大。以所謂“優惠匯率”進行私下換匯,既違反當地法規法規,又存在被騙風險。如需換匯,請務必通過銀行等正規渠道。如受騙,請第一時間聯系匯、收款銀行,爭取凍結轉賬,并及時向瑞當地警局或國內戶籍所在地、有關銀行賬戶開戶行所在地公安機關報警。
三、租房詐騙
典型案例一:
2024年7月,楊某初次來瑞留學前,因急于租房入住、開始學習生活,在某網絡平臺搜尋房源信息,與一名“房東”線上聯絡,并直接下單付費。抵瑞后,發現房源信息虛假,“房東”也失聯,已付費用無法追回。
典型案例二:
2024年11月,鄭某初次來瑞旅游前,在某正規網絡平臺尋找短租民宿房源,與一名“房東”線上聯絡。“房東”指導鄭某轉而使用另一個當地小眾網絡平臺,請其在新平臺上對某房源下單,支付短租本金和額外一天的押金。其后,“房東”利用新平臺技術漏洞下架該房源、取消訂單并失聯,導致鄭某無法獲取退款。
平安留學提醒:
線上租房須謹慎。在未與房東或中介線下見面、未現場核實房源的情況下,貿然下單支付具有一定風險,建議盡可能實地看房、簽署正規合同。如因短期旅游等原因不便預先核實房源,應警惕要求更換網絡平臺、繳納額外押金、對退款無明確保證等的房源提供方,審慎下單或積極考慮其他低風險住宿服務。
瑞士報警電話:117
瑞士急救電話:144
安全提醒:留學生代發朋友圈業務或涉違法犯罪風險
留學生代發國外朋友圈30元一條,律師:代發國外朋友圈或涉違法犯罪
據封面新聞報道,在紐約做小語種教學兼職的月忻現在已經組建了全世界留學生群,有代發朋友圈的業務會在群里溝通。在她的客戶中,有社交平臺上做得“風生水起”的大網紅,也有5000元包月的微商大哥。如今定位全球,只發不游的“定制游”朋友圈僅需200元,深得老顧客的喜歡。
李黎樺在英國生活多年,常做代購,但代發朋友圈這一“業務”,是在近兩年才開始“開展”的。“49.9元4張,88.8元9張,10秒內的視頻49.9元,這些都包含定位,如果照片買斷是另外的價格。”李黎樺梳理了自己手里的照片庫,從英國愛丁堡、倫敦、格拉斯哥到德國漢堡,還有冰島等。
在進行“代發朋友圈”業務時潛藏著個人賬號被盜用的風險,極易造成賬號內部信息的泄露,情況嚴重時還可能牽涉違法犯罪。四川恒融律師事務所項鴻律師稱:“如果說賣家盜用了別人身份信息可能觸犯公開公民個人信息罪,如他欺騙他人,可能構成詐騙罪。不同的方式性質不一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