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駿:
1)首先可以圍繞質量來進行分析。
從教學上看,表現在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動力都不足。學生方面,經過激烈的高考競爭,進入大學后都有“歇一歇”的想法;更關鍵的是,整個基礎教育灌輸給學生的教育目標就是“考大學”,等到考大學的目標達成后,學生就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未來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缺乏再學習的目標,因而學習動力不足。
教師方面,由于科研為主的評價體系,教師對教學的投入也不足。由于師生的動力都不足,嚴重影響了大學的教學質量,出現了“水課”、“混課”等現象。
改變這一問題,除了基礎教育階段要端正教育目標外,大學一是要對大學新生進行學業規劃及職業輔導類教育,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二是要加強教學管理與評價,改變“嚴進寬出”的觀念,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畢業,學習不達標的學生會被淘汰;三是要注重教師教學,將教學態度和教學效果等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標準。
從科研上看,我國的科研產出數量龐大,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有一定數量基礎后,應該加強質量,比如在評價一所學校、一位教師的科研水平時,更看重質量指標,更看重科研的理論價值及對實踐的影響力。
2)其次可以從公平的角度加以分析。
公平問題,一是體現在地區之間高等教育資源不平衡,如東中西部間、不同省份間,高等教育的數量與質量都有差異。
二是體現在不同類型高校得到的資源與經費不同。這些狀況有些是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結果,有些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效率優先”的高等教育發展政策的結果。解決的方法,主要靠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的宏觀調控。
從教學上看,表現在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動力都不足。學生方面,經過激烈的高考競爭,進入大學后都有“歇一歇”的想法;更關鍵的是,整個基礎教育灌輸給學生的教育目標就是“考大學”,等到考大學的目標達成后,學生就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未來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缺乏再學習的目標,因而學習動力不足。教師方面,由于科研為主的評價體系,教師對教學的投入也不足。由于師生的動力都不足,嚴重影響了大學的教學質量,出現了“水課”、“混課”等現象。改變這一問題,除了基礎教育階段要端正教育目標外,大學一是要對大學新生進行學業規劃及職業輔導類教育,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二是要加強教學管理與評價,改變“嚴進寬出”的觀念,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畢業,學習不達標的學生會被淘汰;三是要注重教師教學,將教學態度和教學效果等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標準。
從科研上看,我國的科研產出數量龐大,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有一定數量基礎后,應該加強質量,比如在評價一所學校、一位教師的科研水平時,更看重質量指標,更看重科研的理論價值及對實踐的影響力。
2)其次可以從公平的角度加以分析。
公平問題,一是體現在地區之間高等教育資源不平衡,如東中西部間、不同省份間,高等教育的數量與質量都有差異。
二是體現在不同類型高校得到的資源與經費不同。這些狀況有些是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結果,有些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效率優先”的高等教育發展政策的結果。解決的方法,主要靠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的宏觀調控。
從教學上看,表現在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動力都不足。學生方面,經過激烈的高考競爭,進入大學后都有“歇一歇”的想法;更關鍵的是,整個基礎教育灌輸給學生的教育目標就是“考大學”,等到考大學的目標達成后,學生就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未來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缺乏再學習的目標,因而學習動力不足。教師方面,由于科研為主的評價體系,教師對教學的投入也不足。由于師生的動力都不足,嚴重影響了大學的教學質量,出現了“水課”、“混課”等現象。改變這一問題,除了基礎教育階段要端正教育目標外,大學一是要對大學新生進行學業規劃及職業輔導類教育,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二是要加強教學管理與評價,改變“嚴進寬出”的觀念,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畢業,學習不達標的學生會被淘汰;三是要注重教師教學,將教學態度和教學效果等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標準。
從科研上看,我國的科研產出數量龐大,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有一定數量基礎后,應該加強質量,比如在評價一所學校、一位教師的科研水平時,更看重質量指標,更看重科研的理論價值及對實踐的影響力。
2)其次可以從公平的角度加以分析。
公平問題,一是體現在地區之間高等教育資源不平衡,如東中西部間、不同省份間,高等教育的數量與質量都有差異。
二是體現在不同類型高校得到的資源與經費不同。這些狀況有些是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結果,有些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效率優先”的高等教育發展政策的結果。解決的方法,主要靠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的宏觀調控。
三是體現在不同人群的入學機會以及學業成功機會不等,如農村孩子考上好大學的機會偏少,來自偏遠地方的學生在大學中存在學習不適應、學習困難等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已經采取了很多政策,如面向農村學生的專項計劃,使得一些農村考生可以享受降分上名牌大學的機會。從學校層面說,要關注這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為適應不良、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學業輔導和學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