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旭紅:
對我來講沒有特別大的沖擊。雖然兩所學校的風格完全不一樣,但對兩所學校環境的轉換,我接受起來還是非常容易的。
華東理工大學是一所非常強調執行力的高校。,我擔任校長期間,曾強烈大力推動華東理工大學參與國際認證,并成為了國內第一所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ABET)的大學。該校也是我的母校,除了在國外和在大連理工大學的歲月,我在該校斷斷續續度過了33年。該校化工類專業培養出的學生大多心細膽大、敢冒風險、敢于承擔,且具有很強的團隊意識。
華東師范大學的特點是多學科,是一所包含藝術和體育的真正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更是一所教育領先的大學。相對來講,人文社科是華東師范大學的強項,當然理工也不弱。所以,比起華東理工大學,更強調價值、理念和人文關懷。
其實,每一位學生在讀大學期間都會打上本專業、本學科的烙印,并且會改變他或她的性格。一所大學不會只有一種性格。當一所大學里有多種性格存在時,就證明這所大學是健康的。如果一所大學只有一種性格,那就麻煩了。
說到挑戰,大家一般會認為,工科大學的校長對人文社科一點都不了解,怎么能當綜合性大學的校長呢?但其實,我對人文社科是很尊敬的,這幾年我寫的文章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我高中階段對文科感興趣有很大關系。因為我是理工科出身,寫東西時文字很樸實、沒有浮華的詞藻,但是會更注重獨特的思想、清晰的主線、精確的表達、嚴密的邏輯。
錢旭紅:
一所大學必須要有愿景和使命。華東師大的愿景,就是分三步走,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在校領導集體的支持下,我推動了學校理念更新,確立和明晰華東師大肩負的三大使命,即育人使命、文明使命、發展使命。
第一是育人使命。華東師大是一所獨特的學校,以教育為特色。如果十年、二十年后,老百姓仍然對教育有很多抱怨,黨和國家仍然對教育還很失望,即便那時華東師大所有的指標都在全國遙遙領先、名列國際前列,也不能算是成功。因為,華東師大、北師大這樣的大學,肩負著改變教育的責任,肩負著育人使命。
具體來說,就是要改變現在的育人模式,培養自由的、全面發展的人,要站在黨和國家的站位上,用專業的方法解決教育問題,解決千家萬戶的煩惱。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是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師范類院校的失敗。因此,這是我在華東師范大學要做的第一方面的事情。
第二是文明使命。關于文明,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中華文明在近代曾面臨逐步衰敗、,乃至可能消亡的危險。幾千年前,西方文明從東方文明中吸取了養料,才蓬勃發展了起來。但到了近現代,我們是通過學習和借鑒西方文明發展起來的。比如,現代大學的學院分布、知識體系,就是源自于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形成于三百年前的歐洲,之后在全世界發揚光大的。
接下來,我們如何才能對世界文明作出較大貢獻?在我看來,只有建立能夠走向世界的中國知識體系,才能使我們贏得真正的自信,也才真正能為世界作出貢獻。這是我們對世界文明作出較大貢獻的文明使命。
第三是發展使命。我們需要為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發現新的工具和力量源泉。到目前為止,近現代人類社會發展的許多重要工具和動能都不是源自中國,比如發動機、蒸汽機、化石能源、核能等。今后,我們要創造能夠推進社會發展的新工具、新源泉。
比如生態,如果人類社會能夠很好地與生態相融相處,形成生態工業、生態產業,就能夠既實現工業目標,又能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比如人工智能,智慧是人類社會的最大資源,中華民族是具有人類最高智商的群體之一,人工智能可以進一步跨越人口紅利,解放人類的智力資源,這也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再比如大數據,我國人口眾多,產生了的數據海量并多樣的數據,這就為我們開發用于發展的“數據能”(即大數據資源,猶如礦山資源,將成為發展的新動能)提供了可能。綜上所述,尋找新的發展工具和發展能量來源,就是我理解的發展使命。
錢旭紅:
我希望用三年的時間建立起雛形,現在已經過去一年了,還有兩年。其實,這三大使命最后凝聚成一句話,就是我在華東師大提出的“幸福之花”的概念。“幸福之花”更多的是指對社會的關愛,是要為校園、為全社會提供幸福的解決方案,也是“愛在華東師大”的真正的詮釋。
就“幸福之花”的落地方面,我們目前主要聚焦五個領域,也可以說是華東師大“幸福之花”的五個“花瓣”。首先是“教育+”(Education Plus),即所有學科都要支撐教育,教育要輻射多個學科。這一方面涉及到學科之間的融合。比如,要思考如何把教育模式和腦科學相結合,如何把閑置的智力資源激活。另一方面也要強調實踐教育,包括雙創。沒有實踐,人是無法立起來的,教師要教給學生實踐技能。
另外四個領域是“生態+”,“智能+”,“國際+”,“健康+”。我們不求在所有領域都能完美,但要在這五大領域取得突破、取得明顯進展。
錢旭紅:
在這里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上海洋山深水港自動化碼頭,被稱為全球最大的自動化集裝箱無人碼頭。華東師大在該項目中作出了重大貢獻。該碼頭負責決策的管理操作系統中,一些重要和關鍵性的算法和程序是由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完成的。
第二個是浦東機場。當時浦東機場在選址時,華東師大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利用灘涂資源,在潮灘上建設機場,大面積節省了耕地,另一方面另外也提出了九段沙種青引鳥的生態工程,很好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系。